《如何描写情感》笔记5
《情感的写法避免常见失误》笔记3
千万别写成肥皂剧
1.理论
如果情感的“强度”都一样,将它们转化成文字也许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然而,情感的强度却有好多种。比如“恐惧”,人物对恐惧的反应视情况的严重程度而定,有忐忑不安、焦虑、疑神疑鬼、惊恐等级别。
极端的感情需要用极端的手法去描写,而相对微妙的感情则需要细腻的刻画。
不幸的是,作者们往往会误以为,只有戏剧性的情感刻画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悲伤的人就该号啕大哭,高兴的人就该用跳跃来表达心中的喜悦。
可是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必然会沦为肥皂剧,招致读者的怀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情感不会时刻暴露在外。
我们必须意识到,情感的强弱变化是有连续性的。
换言之,无论人物置身于怎样的场景,我们都要牢牢把握“人物正处于连续性变化的哪个节点”,进行与场景相符的描写。
极端的情感需要极端的描写。同理,克制的情感需要细腻的描写。介于两者之间的情感也需要采用折中的呈现方式。
让人物的情感变化形成一道“顺畅的曲线”也是非常重要的。
2.例子:
麦克把一条胳膊耷拉在窗外,搭在方向盘上的大拇指打着节拍。他给了黛娜一个微笑,但她就这么坐着,用手指摆弄着头发。
"你在担心明天的面试吗?"他问道。
"嗯……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来得却特别不是时候。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她叹了口气,"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结束这段感情,让生活变得简单些。”
“好啊。”
麦克跟着喇叭里传出的音乐节奏点头,朝骑着哈雷呼啸而过的车手挥了挥手。
“你同意真是太好了,”黛娜转向他说道,“我们分手吧。”
麦克的脚从油门滑落。空气突然变得凝重了,让他无法呼吸。车朝中心线偏了,但麦克没有调整方向。是生还是死,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了。
解析:
除非麦克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否则他不可能在一瞬间从“平静”转变为“绝望”。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变化应该按“满足→打击→怀疑→心痛”的顺序发展才对。
3.上例改写:
“你同意真是太好了,”黛娜转向他说道,“我们分手吧。”
麦克的脚从油门滑落。
“分手?分什么手啊?”
“麦克,我们已经这样很久了,你心里应该也是有数的。”
麦克紧握方向盘,深吸了一口气。他们最近的状态的确不算好,她也经常说要“冷静一下”,可每一次他们都能和好如初啊。而且她之前从没提过“分手”这两个字。
“黛娜——”
“求你了,别说了。这一回你是没法说服我的,”她盯着仪表板说道,“对不起。”
麦克的心都揪起来了。他瞥了眼黛娜,却发现她把双手搭在膝头,靠在窗口,蜷起了身子。
他目瞪口呆地凝视着黛娜。他们的关系正在无情地崩塌。
解析:
不要让人物的情感变化脱离现实。提前规划好每个场景的感情变化曲线,能有效避免在不经意间把故事写成肥皂剧。
尽管在现实世界,同样的情感强度可能会持续很久,可是在故事中,我们几乎不可能将同样的情感以读者容易接受的形式转化成文字。
简单的描写刻画,能有效避免故事变成肥皂剧。
这一手法在描写贴近日常生活的情节时也很常用。比如描写对话时,我们就要把闲聊的部分砍掉,以推进故事向前发展。日常工作的场面也可以删去。
同理,在描写较为激烈的情感时,“能把准确的信息传达到位”的长度就足够了。
巧妙地呈现人物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你使用的词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但是也不要在同一个场景停留太久。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领取旗下会员福利,进简书写作社群,参加各种有奖写文活动(自由选择)!
我旗下会员点此链接续费,可以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