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趣味
人需要有点兴趣爱好,这样生活才不无聊,再者,人无癖不可交。
上周末我把近十年来抄写的《心经》和《地藏经》邮寄到了烟台的某家寺庙。看到近百份用毛笔字认真抄写的经文被送走,很是不舍得,毕竟有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在里面。那些东西,对我来说是有收藏价值的。我看有些落款日期是 2016 年,快要十年了。
这几天有同事问这件事,我就给他简单介绍了一下我的抄经历程。我说,“我是为了练字修心才写的,你看有很多书法家、画家都很长寿,这和他们的心境有关,抄经可以修身养性”。
如果人可以始终持有心平气和的心态,不经常对他人、对自己发脾气,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好学之心态,人就会显得年轻,就会少疾病,所谓心不老人不老。
只是还有一个我没说的原因是,起初我抄写《地藏经》是为了我的先父抄写的。想起他那苦难的一生,想起我未能尽到的责任,内心很是难受,特别是 2016 年之后那几年,日子真是无比煎熬。我父是那年元月去世的。
那年,我抄写《地藏经》,抄写《心经》,想着某天要把经文送到寺庙供奉,好为先父祈福。
这些年事情太多,经历了很多事情,无非终日忙碌,自由时间太少了,抄经也是只有周末、节假日偶尔写写,只是好在一直没有中断。最近终于了了一个多年的愿。
太多的书本、纸张,每次搬家就很麻烦,在沪这些年,已经搬家十次了,每次搬家,那些书啊纸啊,让人很费力。因为老家现在已经有新房子,今年我已经开始逐渐把看过的、有收藏价值的书一点点带回老家书房收藏了,我期冀未来在大书房里积攒很多已读并认真批注过的好书。
对于书法作品,想来想去,寺庙或许是它们最好的去处。据我所知,寺庙里有信仰的人,是不敢轻易把经文丢掉和毁弃的,因为经书对他们来说是有神性的,私自毁经是大不敬,所以大可放心,邮寄过去的经文定会被长期保存。在寺庙里,它们存在的时间或许比自己存放的更长。再者,把旧的作品清空,仅留下这一时期几个代表作品,然后继续保持热情创作,作品会越来越多,作品会越来越好。
无论学习什么技术,刻意练习是很重要的。只要方法得当,只要方向对,长期坚持后,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这几天整理书籍,无疑翻到了我初中时候写的字,对比一下现在,真是天壤之别了,看现在写的字,比那时漂亮得太多了。我想再过些年回看现在写的字,定会一样嗤之以鼻吧。
刻意练习,字会越来越好的。
在周末的下午,练大字三个小时,行笔步履悠闲潇洒,不疾不徐,平和从容,就会感觉特别好。写字静心,写字可以让时光慢起来。在大城市的快节奏日子里,让时光慢下来,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静心、安静、冥想、感受阳光、感受空气,修身养性,调节情绪,延年益寿...
无论佛教、基督教,或者其它什么教,其实我是不推荐的,我也不信仰任何教派,起码现在是这样的,但是不可否认,各个宗教存在这么多年,每个宗教都有很多虔诚的信众,它们存在并能广泛传播是因为他们是很有魔力的。
比如,佛教可以给人灵性、空灵、灵感、直觉(intuitive),典型代表是乔布斯。
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其实乔布斯是最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直在提直觉(intuitive),或许佛教禅宗带给了他无比的灵性、灵感和直觉。据说乔布斯有间特别大的办公室,里面除了一个打坐用的垫子,几乎空无一物,他经常一个人在那里闭关打坐,冥想带给他很多东西,然后他用那些东西改变了世界。
还有王菲,听她的的歌,总感觉有种空灵在,王菲版的《心经》,特别让人感动。
总之,诸君自己分辨,关于信仰,自己慎重吧。
儒、道、释我都会学,我觉得它们其实是哲学问题 。要把好的东西吸收过来为我所用。
人生需要趣味,有趣味,日子才不会无聊。
无论书法也好,绘画也好,摄影也好,钢琴音乐也好,或者其它任何好的兴趣也好,人得有点兴趣爱好。
人生苦短,对待自己的兴趣,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2023.04.19 夜
上海 二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