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背后的故事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58人  郑洁118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就跟着我,我没有办法从从容容的做事情,一定要等到最后一刻之前,才奋力去做,尽管每次完成的也还不错,但是内在也总会响起一个声音:

“为什么每次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刻?非要让自己紧张兮兮的?”

看了很多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的书,于我而言,无用。

也曾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你是为了享受最后一刻完成的成就感吗?

也曾一遍一遍的书写拖延可以带给我的各种好处,

后来别别扭扭的承认:我就是喜欢在最后一刻完成工作的人。

可我明明不享受。

不想再探究它了,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虽然别别扭扭,至少可以让我心安理得。

最近有一些机缘,触碰到了自己拖延的两个面向:

认回拖延背后自由的需求

月初外出进修的时候,听到老师说:

“所有现在你不喜欢的方式,回到最初去看,那都是让自己活下来的方式。”

这句话很熟,因为同样的意思在六年前萨提亚课堂上就听到过,所有的伤痛背后都是可以活下来的资源。

可是那天,被这句诠释的更清晰的话再次拨动了心弦:

我很不喜欢拖延的生活方式,可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在最后一刻完成事情的呢?

马上浮现的画面是13岁那年凌晨3点在卫生间就着昏黄的灯光写作业的场景。

儿时父母望女成凤的愿望很厚重,我被管理的很严格,放学后被反锁在家,不允许出去玩的记忆很多很多。

假装很乖,假装回家认真读书,为的是,少被管一些。

假装的时间里都在做我喜欢的事情,看偷偷借来的世界名著,写诗,很愉悦的徜徉在为自己创造的时间里。

可是就像灰姑娘午夜12点会被打回原形一样,我的“午夜12点”就是第二天需要交作业的时刻。不论偷偷玩的多开心,不论“偷”了多少时间,我的作业怎么办?第二天怎么交?灵机一动下,凌晨三点爬起来假装上厕所,其实是去写作业,高效写完后再回屋去踏实睡,再用正常的时间早上起床。用这样的方式一下子就过了三年。

当我忆起这段早就忘却的时光,眼泪夺眶而出,为当初那个“愚蠢”的举动感到心疼,我曾经用这样的方式去获取自由,用这样的方式在密不透风的管教里活下来。

在我认为的最后一刻去完成事情,当年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它深深的被种在了身体里,成年后,它成为了拖延,我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却无处可避。

当我认出它,并把那个提心吊胆的、伪装的、愉悦的、紧张的自己拥抱了回来之后,我终于可以对自己说:你有拥有自由的权利,你可以自由有效的支配时间,你不用捱到最后一刻了,这些年,你受苦了。

从那一刻开始,我学习对自己诚实,问自己:

这是我真的想要的吗?

如果此刻身体与心在打架,有哪些需求是被我忽视而没有看到的?

你在使用惯性模式吗?

你对自己的想要做了哪些练习?

你是在有觉知的去做这件事吗?

......

经由看见,明了这是拖延老故事的一个版本,认回当年的不容易,感谢当年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而现在,我不需要了。

还不够好,便拖着不做

在不够好的坑里待的太久,对自我认知就有了严重偏差。

2018年下半年主动出坑,进一步退两步的螺旋式成长路径,使之对己充满了耐心。

不愿参加打卡活动,以前较劲的时候通常就是对内在很严厉的时候,往往有始无终。

在忆起刚刚叙说的故事后,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懂:

原来,我对自由有那么多的需求;

原来,在无明中我那么害怕严格。

前天,点开了简书的日更挑战,今天傍晚在出门参加家宴之前,一个又一个念头巴拉巴拉冒出来:

“今天要不就不写了......

现在好困,吃完饭回来后好想马上睡,我也要照顾自己的身体需求啊......

我不想写,我怎么又给自己挖了个坑......

我不想写,我是不想敷衍,其实是我没准备好写什么......

我写的还不够好......

......”

停!

再次掉进想要拖延的故事漩涡里,原来是因为“还没有准备好”。

认出这个木马后马上对自己说:先完成。

原来,拖着不做,是因为我想要完美,是自我评判模式的再次启动。

认出ta,看见ta,承认ta。

于是,我有了新的选择。

于是,我可以坐在这里,

很安在的敲出这篇拖延背后的故事。

我,一直在路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