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心理】怎样纠正孩子的任性心理
心理导读:有些孩子不断地向父母提出“我要”的要求,自己想做的事必须家长全部满足,甚至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这些任性的心理是天生的吗?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呢?
孩子任性不是天生的,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爱说“不行”。即使他们长大一些后,知道了“为什么不可以”,他们的自控制力也还很有限,还不足以控制强烈的“需要”冲动。
任性会导致孩子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千差万别,因此解决的方法也要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以适当的约束,提高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一,明确界限。幼儿思维是很刻板很模式化的,父母若从一开始就给孩子设定行为界限,不轻易改变,且这些界限让孩子感到舒适,安全,孩子就愿意且能够接受。要注意,限制必须十分谨慎,“不行”一旦出口,就不能因为孩子吵闹而改变。大人应坚持教育要求的前后一致和家人之间教育要求的一致,以免激化孩子的情绪。
二,延缓满足。只要在给定的条件下满足孩子,孩子大多就能够配合。比如,孩子放学后就要看电视,家长告诉他做完作业就可以看,这就是延缓满足。“延缓”是一种有条件满足,重要的是大人必须说话算数,否则孩子将难以信任父母,也就难以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三,转移注意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母亲带孩子在公园玩,孩子玩得上瘾。天晚了,母亲急着赶回家,可孩子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孩子可能坚持要在公园继续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带你去坐汽车。”孩子可能就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孩子坐公共汽车回家。
四,暂时回避。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孩子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孩子就会停止。如果每次家长都采取这样的方法,孩子就会逐渐明白,以后遇事就不会再采取任性哭闹的方式。
五,少干涉,多鼓励。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的探索行为、一些无伤大雅的要求,只要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没有什么损害,家长就不要过多地干涉和拒绝。孩子的自由一旦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一般就不会再任性妄为,无理取闹。
孩子任性有它深层的心理,针对不同的情形可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根本的做法是家长要耐住性子,如果因为一时不忍心而放弃规则,后果只能是继续纵容孩子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