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解决难题的最好方法是先提出更好的问题
我想辞职
我们经常把自己陷入这样的问题当中,“为什么我如此失败”,“他们为什么都那么笨?”,“何必白费劲”等等,当我们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感到不知所措,迷茫无助,陷入泥潭。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典型的评判者思维,你需要调整你的思维模式,你需要学会提问,提出更好的问题,更有力量的问题,导正你的思维方式。
好的问题清单和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你提升领导力和行动力,改变你的心态,从而走向更加美好和成功的人生。
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吧。主人公是本,下面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这个故事。
我加入Q科技公司,当时,公司面临重大危机,大概只能撑到年底。我的团队开始分崩瓦解,各种问题穷追不舍,我压力重重。而我的家庭关系也危机四伏,冲突频发,濒临破裂边缘。我感觉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支离破碎,非常焦虑,甚至很绝望。
万般无奈,我决定向公司领导提出辞呈。公司领导对我一直都很器重认可,她说,我是不会让你从我这里辞职的,几年前我的处境和你差不多,所以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状态,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他叫约瑟夫,是一位高管教练,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他可以帮助你打开心门,化解你现在所面临的所有难题。既然都这么说了,我只好按照她的建议,去拜访约瑟夫。
约瑟夫问我,你可否用一个问题来描述你做事的特点。我说,我的座右铭是找到正确答案,并证明这些答案是正确的。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这样,别人来求助,我就是那个有答案的人。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答案和结果。
他又继续发问,你可否将这句话变成你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我想了想说,我做事遵循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约瑟夫笑着说,这大概就是你的症结所在了。
你想做个答人,一定要证明你才是正确的。有时这的确很重要,但常常物极必反,你这样的思维习惯,会让你的团队和你的爱人感觉到压力,让他们失去主动权,没有丝毫自由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你显得无所不知,傲慢控制,身边人就会失去积极性,无所适从,被动消极。
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启迪的,并不是答案,而是你提出的问题。如果你真的愿意把握提问的真正威力,提问可以改变你的整个人生。
提问式思维
于是,约瑟夫就向我详细介绍了提问式思维,这完全刷新了我过去的认知。提问式思维是一套工具体系,通过巧妙地提问来转变思维、行动和结果。提问包括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以及向他人提出的问题。
几乎在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提问,但我们却基本意识不到。提问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思维是以内心的问答形式发生的。通常我们会以付诸行动来问答自己内心的问题。
举个例子,你今天早晨穿衣服,你走到衣柜前,你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我要去哪儿?天气怎么样?什么衣服穿着舒服些?然后你很快做出决定并用行动来回答你的这些提问,你选好衣服,穿在了身上。
我听完还是很着急,感觉坐立不安,因为我的问题还没解决。约瑟夫笑着说,当我们遇到障碍时,我们自然想去寻求答案和解决方案,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让我们不自觉地竖起更多的障碍。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们不能用产生难题的那套思路来解决难题。
要解决难题,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提问,否则就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新的问题能彻底转换我们的视角,带动我们用新鲜的方式来看待难题。问题推动结果,提问实质上设定了我们的行为,并决定了可能的结果。
比如,驱动古代游牧社会的隐含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水源?而这个隐含问题如果改成:我们怎样才能把水源引到身边?会发生什么?这个新问题引发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它带来了农业,包括灌溉的发明、蓄水、掘井、耕作,最终导致城市的出现。
比如你最关心的公司问题,可以用这些问题推动着,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满足客户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满足员工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每个问题都会将你的思维带向不同的方向,给予你启发。
选择地图
第二次和约瑟夫见面,我们谈到了选择地图的话题。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人生有两条根本道路,在遇到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要么学习者道路,要么评判者道路,而且这个选择都是我们主动作出的。
你可能会说,每天一到办公室就被无数事情包围住,我根本没有选择权。你错了,你至少有拒绝和协商这两个选择,但是你放弃了这个权利。
你可能刚刚失恋,情绪低落和抑郁,感觉被抛弃,只有被选择,而没有选择权。不对,你可以选择利用失恋后更多自由的时间,去充实你的生活,给自己充电,提升你自己,找到更适合你的爱人。
即使你被关到监狱里,你都有选择自己思考什么问题的自由,监狱能关住你的身体,关不住你的大脑。
当我们走在学习者道路上的时候,脑袋里冒出的想法通常是:
发生了什么?
我想要什么?
我能学到什么?
还有哪些可能性?
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就像地图里画的那样,一直保持行动,不断的思考,更加的积极主动。当然,你不要觉得走在学习者道路上的人就没有负面情绪,他们只不过是能够穿过负面情绪而已。
比如,公司团队把一个项目搞砸了,整个团队都很沮丧,项目经理自己也很自责,开会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不语。项目经理学过提问式思维,这时他站起来把白板拉过来,在上面写了几个大字:我们从这次失败中学到了什么?
于是大家才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起来,会议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充满干劲得走出会议室,然后继续推进后面的工作。
这就是问题带来的力量。善于提问,能够快速穿越负面情绪,保持行动力,而不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当然,一个人虽然都有选择的自由,但作出选择却很难,所以我们经常会走入评判者道路,毕竟评判自己和别人,比积极行动要容易多了。
评判者道路上的指示牌写着反应两个字,意思是说,在这条路上,我们都是根据发生的事情,跳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和判断,直接作出反应。
比如,公交车上有人把你的脚踩了,你马上火了,立即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这就是你跳过了公交车上人很挤的思考,还有对方是不是故意的判断,直接作出了反应。
我们培养习惯的时候也是一样,比如说你想养成每天早起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很顺利,每天早起,坚持了几天,但总有一两天想偷个懒睡个懒觉,然后你就开始放弃了,越睡越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仔细想想,让你坚持不下来的不是偶尔一次的失败,而是失败之后你对自己的负面指责情绪。
当你没有坚持下来的时候,你是不是在心里跟自己说,我怎么这么差呀,又失败了,是我的意志力不行,人家怎么都坚持的那么好,我怎么就做不到?我真的太懒了。
评判者是一个人的无意识反应,这是长年累月养成的负面思维习惯,很难一下子转换思维模式,而且这样的评判对自己身心的伤害最大。
自我否定和负面评判,是对自我身心的隐形攻击,时间久了,很容易引起负面情绪和身心不适,比如害怕失败,没有行动力,陷入抑郁焦虑,身体也处于亚健康状态。
当我们走在评判者道路上的时候,脑袋冒出你的想法,通常是:
这是谁的错?
我怎么这么失败?
何必要白费劲呢?
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你可以看到几乎都是站在原地停滞不前的,他不断地指责别人,最后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所以,如果你不去掌控自己的提问,你就会被问题牢牢掌控。用评判者心态面对生活,你的未来只能是过去的重复版本。有了学习者之路,你才能拥有力量,你真的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加崭新的未来。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时时保持对自己想法念头的觉察和关注,接受头脑中出现的评判者想法,然后重新回到学习者之路,每时每刻,随时随地。
问题清单
那么怎么去分辨自己是走在学习者道路还是评判者道路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对照下列清单核对一下。
评判者的问题和语言通常是
错在哪了?
这件事该责怪谁?
我怎么能这样呢?
我不够好
我做不到
我没有资格拥有这些好东西
是不是感觉听了很泄气?我们再来看看学习者的问题和语言:
什么是可行的?
我应该对什么负责?
我到底想要什么?
我喜欢我自己
我尽全力就可以了
现在这些都是我应得的
你是不是听着感觉很积极?你有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和想法都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提出这两类问题,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选择自己要问哪些问题,每时每刻都可以作出选择。
如果你走在评判者道路上,改变一定没有走在学习者道路上的人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自我否定和行动两个部分,行动就像是油门一样,自我否定,就像是刹车一样,如果你做事情的时候,一脚踩着油门,一脚踩着刹车,内耗就太大了。
转换跑道:ABCD选择法
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从评判者道路回到学习者道路呢?再仔细看一下上面的选择地图,地图上面有一条转换道,转换道可以帮助你从评判者道路回到学习者的道路。这个方法叫做ABCD选择法,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英文单词。
A(Aware):觉察。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B(Breathe):深呼吸。如果确实处于评判者状态,我是否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用新的视角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件事。
C(Curiosity):好奇。放下评判和观点,带着好奇去了解事实的真相。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
D(Decide):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然后开始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够带来改变。
斯坦是我领导的老公,他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喜欢评判他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他投资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雇用了一位新的CEO,这位CEO曾经供职的公司和一宗巨大经济丑闻有所牵连,这让斯坦很生气,想要撤资,又觉得很矛盾,举棋不定。于是,约瑟夫帮助他用ABCD选择法做了一次学习,让他重新回到学习者道路。
第一步是A,让斯坦对自己有一个觉察,很快,他就承认自己在评判者道路上。
第二步是B,他深深吸口气,稍停片刻,然后承认自己不够客观,因为这件事牵扯了很大一笔钱,他感觉自己开始不信任这位CEO了。
第三步是C,约瑟夫问他,你是否收集过客观信息,是否有了足够必要的信息来作出负责任的判断。斯坦这才意识到,他只是耳有所闻,然后就对这个人产生负面评判,自己根本没有任何事实证据。
第四步是D,此时,斯坦意识到,要想作出明智的选择,手头并不具备所需的全部信息,他决定去查明真相。后来花了一个月时间,他了解到,这位CEO是个好人,开始对他保持开放的心态,决定继续投资这家公司,两年后这家公司上市了。
ABCD选择法,有两个关键点,也是实践中的难点。首先是觉察。要做到快速冷静的自我觉察不太容易。我们经常都是在自己评判者道路上走了很远,情绪发泄完之后才后悔莫及,是吧?
所以,需要提升你的自我觉察力,遇到事情,停一停,冷静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状态?是学习者还是评判者?
其次是如何提问,如何提出好的问题,这点很重要。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最有效,能够帮助我们转换道路呢?这里有一些问题清单,供你参考。比如说:
这是我想要的吗?
我做了哪些假设
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
我该承担什么责任?
从这个人身上或这件事本身,我能学到什么?
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我有哪些选择?
写到这里,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基本已经总结出来了。这本书的主要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一些方法,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觉察、自我管理的技能。
从提问式思维入手,转变我们的思维习惯,学会提出正能量的问题,调整我们的心态;灵活应用选择地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位置所在,及时转换跑道,从评判者心态,晋级到学习者心态,每天不妨问问自己一句话:我如何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