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芣苢》——劳动使我快乐
芣苢
采采芣苢(fú yǐ),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撷(xié)之。
疑难字词解释
芣苢:车前子,多年生草本,叶子可以吃,果实可以药用。车前草穗状花序,结子特别多,当时的人们认为有助于妇女怀孕。
薄言:发语词,没有具体意思;
掇之:拾取; 捋之:用手捂住车前草的穗一把脱取; 袺之:用手兜着放在衣襟上的车前子; 撷之:将放好车前子的衣襟系好插在腰带上
这首《芣苢》诗一共三段,每段都只改动了两个动词,其余文字都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诗篇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几个不断变化的动词,又将一群妇女采芣苢的整个过程都表现出来,妇女们满载而归,两千年后的我们读起来也能感受当时她们劳动的欢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村中妇女们闲来无事便一时兴起相约来到一片平原秀野采车前子,田野间车前草真多啊,到处都是,妇女们根本采不完,直接用手一把一把地捋,车前子掉得满地都是,又忙着将掉在地上的捡起来,两手装不下后就直接用衣襟裙摆兜着,很快就装满了衣兜,于是就将衣兜系好准备回家。妇女们在采摘过程中,有一人随口唱起这首《芣苢》民歌,三三两两的妇女们便都跟着附和起来,真是一片欢歌笑语,无需琴瑟笙箫,天地间的自然浩气便是最好的背景音乐
虽然《毛诗序》将《芣苢》附会成“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但现在的《诗经》早已失去汉朝时的政治教育意义,只是一部纯粹的历史文学作品,我们要欣赏的是诗中洋溢出来的文学之美和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其实不用到现代,清代的方玉润《诗经原始》就说:“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徊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说得多好啊,静下心来,好好听听两千多年前传来的声音,当真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也。就像现在南方妇女春天采茶时,在层层叠叠的茶园里,结伴唱起采茶歌,自古风流,流传了几千年,人们骨子里的对劳动的讴歌却还是如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