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

如子

2023-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孔子说:“若是一个人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孔子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该高兴,另一方面该害怕。”

孔子讲课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为政义利,既便举了案例,把义利观的三层分开进行了剖析、诠释,也能看到弟子们听的热血沸腾,但还是担心弟子们仁的隐微之心没有体感。
因为即便是用了子贡、子路的案例,那终究还是别人的故事,见贤思齐,见不贤思不足,说起来容易,但要共情也不容易。
所以接下来孔子就讲了大家都可以共情的。

孔子把君子为政讲到这份上,很突兀地讲到孝道,如果沿着孝道去解孔子这段课怎么解都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不是说历代大儒解的不对,而是在这课的上下逻辑中,不对。
古儒如此,今儒也给绕进去了。

这一段编写组之所以没有说清楚,究其原因,大概有二。
一是为尊者讳。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失母,要说为人子尽孝道,孔子没有体感。
孔子的体感留下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感。
但是孔子讲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了让弟子们为政能有共情之心,就用了事民如父母教诲。
但是以孔子之性,在做这个比喻之前也会自己忏悔,讲自己为人子没有能尽到孝道。
这是给自己的学生讲,而孝道又是仁与礼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孔子自己可以“君子无德怨自修”,但弟子不能说老师孔子不孝,没有尽孝道。
为避尊者讳,虽然编写《论语》是孔子死后的事,但编写组都是孔子的嫡传肱骨弟子,子思虽不是孔子弟子,但是孔子的嫡孙,孔子讲的这段只能隐去。
二是孔子当时讲课只是比喻,借用了原来孝道中的内容,并没有把这段用新的语言去阐述,所以编写组也就选择了最为省事的方式,直接把孝道的内容,也就是相关内容的竹简让刻字师重新刻了一份就加在这里了,没有解释,没有说明,当时之弟子还能明白什么意思,但后来,正如史料所记载的,都又把孔子之言当作孝道重新又去解释,而且在解释时,古人多以尊重孔子的字面意思解读孝,而今人多持批评孔子为了维护贵族的统治而创造的反人性之理。

孔子忠告弟子为政要有对待父母那样的仁之孝心。
前面讲了义利观,看着弟子们跃跃欲试的热血眼神,孔子就把课的内容转了弯。
转到了孝道,借用孝道。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段话,总体就是说子女如何对待父母尽孝道,尽管有不同的具体做法的理解异同,但不影响总体思想。

孔子在讲课时,大致讲了以下几层。
一说君子为政先能齐家。
前面君子修身,观局,入局,取道,用义利,但中间少了环节,就是君子要能齐家。
天下的父母都不是为子女的自己选择的,父母各种各样,但是作为子女,不仅要有孝心,还要有孝力,从发心,到态度,到方法,到过程,到结果。
这是君子事亲。
尽管孔子没有明确说出曾子《大学》中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已经看到了雏形。
亲不能事,为政事民,危也哉!
二说君子为政如子事父母。
事父母最难的是“色难”。
孔子不取《诗》云“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中的父母。
翻译就是: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君子很快乐,人民好父母。
“君子为官,做民父母”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很久就有了。
孔子心慧,君子治国理政之心以民之父母心去做不如以民之子女心去做。
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都是事亲,但不同。
但是到了曾子写《大学》,没取孔子为政如子事父母,而是取了《诗》中的“民之父母”。
又到了孟子,孟子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君子为政既要如民之父母,又要如民之子女,都占了。
只是后世官员还是以父母官为居了。
直到两千五百年后,有一人说“人民的儿子”,应该是从了孔子的。
孔子把为政之心齐之以事父母之心,这一点古今之人能做到的或许有吧,但也可屈指了。
正如孔子求仁,知其难为而为之,本身就是意义。
三说君子再观仁。
孔子讲课都是讲实际的。
观人,观谁?
在一个既定的治国理政之局中,除了自观自省就是上观平观下观。
用君子之道看君子,可以看,但要假以时日,孔子之意,就是借观了。
借局中之人的孝道。
孝都是过去式,观孝不用再假以时日,孔子之意:一人无孝还能仁的那只能是“鲜鲜”了!
孔子翻遍了《春秋》,没有!
到这里,孔子弟子们应该说心领神会了,该如何,就如何。
孔子讲道,弟子们用法。
一为你观别人,别人也在观你,互为彼此的风景;二为除了东西南北中,还有外,眼睛也是可以看向外国的。

孔子在这里讲孝道,或者说编写组让孔子在这里讲孝道,又不说清楚,什么意思,自己去悟吧。
君子为政,要有事父母之仁心。
君子为政,为民之子,一则察己,二则察人。
如是,为治国理政真君子,共情,比心,有力有方向。

其理既明,孔子说的这段不用再翻译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