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分享从心开始育儿

【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一次微课心得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109人  Mandy_9ab5

By 桂圆妈妈Mandy

第一课分析案例:

有人说,我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影响别人,控制自己。比如,控制孩子的情绪,让他不哭不闹。控制老公,让他改掉身上的毛病。针对这种说法,你怎么看?欢迎结合加餐微课,说说你的看法,也请自己你对心理学的理解。

建议带着问题去听分享课,这样收获会更大。

育儿愈己第三次微课分享时,陆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妈妈们在多元大环境中处于选择的两难。一个Facebook截图内容:美国女孩拍卖自己的处女权,最后250万美元成交,中东富商拍走。如果你有女儿,她来问你这个事情,你会怎么给自己的女儿说?很多妈妈的答复,分两个阵营。一类回应,觉得羞耻,不可思议。如果横加批判,从道德的角度抡大棒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这个反应符合社会的大流,但是哪里不对呢?另一类回应,拍不拍卖处女权,是女孩自己的自由,女孩自己做决定,并承担自己这个决定的责任。你觉得两类回答大家怎么看,这样的回答OK吗?

我并不纠结对错本身,这个例子是说,世界上最难的是关于价值观的事情。这个东西是不能通过对错来衡量的。在我看来以上两类回答,都有问题。这个话题你有你道理,我有我道理,很多事情无法用对错单纯衡量。他们共同的问题在于,无论你持哪一类观点,你都在做一件事,叫做输出你的价值观。如果平常经常给孩子输出这种或者那种价值观,无论价值观是闭塞的,还是开通的,无论你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还是不那么积极向上的,对孩子的影响是一样的。只要你过分重复表达自己观点,孩子会被你囚禁在你的价值观里。你在输出价值观的时候,孩子怎么想,你已经不care了,因为你只在想表达自己。没有人能在表达自己的同时,还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如果你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此刻世界就只剩下你一个人了,眼里是没有孩子的,谈话中是没有孩子的余地的。”

                                       

这个例子印象深刻,每当我有强烈的想去说服别人的冲动时,就提醒自己,每个人处于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下,你认为正确的事情是基于你的成长环境,认知体系。强行表达、说服,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玉石俱焚。当下考虑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想达到这个效果,还有哪些方式?

跟小朋友交流时,尤其注意认知,纯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因为小朋友的理论“大于”你的理论,会把你“同化”。认识到这一点,我尝试用他的认知背景去交流。比如最近玩加10赛,小朋友特别着迷功能牌,“不要抢”,“赶快抢”。我就用“不要抢”限制他不该做的事情,比如9点钟该洗漱了还在玩玩具;用“赶快抢”督促他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刷牙。两张卡牌一个铃,省去我讲道理的千言万语。

【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一次微课心得

说到心理学,以前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从学科角度,是大学专业的一种;从娱乐角度,以前看过一些靠微表情破案的心理剧,很玄乎的样子;从商业角度,市面上还有一些教你读心术的书籍;从政治角度,貌似可以操控选民意识。这些都很片面,直到学习了《心理学发展史》,有种上下五千年的感受。眼前浮现出一副滚轮画卷,延时间轴慢慢滚动,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宗教、道德、哲学,继而笛卡尔剥离宗教形成理性心理学,冯特剥离哲学形成科学心理学,华生剥离意识形成行为心理学,这门学科变得越来越具体、可控、量化。时间继续滚动,出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马斯洛人本主义和爱丽丝的认知心理学。至此心理学三大主流理论清晰的出现在眼前。究竟哪个流派更高级,更接近真实的心理学?不知道,也许根本没有这样的答案。只能说当下,具体背景环境下,哪种/哪几种流派更能适用。心理学一路走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点上倒是跟科学的发展历程很类似。我们今天看起来板上钉钉理所应当的事情,在认知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提出来是非常了不起甚至有风险的事情。想想在地心说盛行的时代,布鲁诺为了宣传日心说,被罗马宗教烧死在鲜花广场。

我与心理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育儿愈己》。在此之前,我努力寻找各种招式来应对小朋友成长过程的Growing Pains。但是使用起来总有那么点心虚,意识里我觉得方法是有效的,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个方法在当下这个环境对我的娃娃似乎不那么有效。在意识和潜意识的矛盾和撕裂下,我越发的纠结、焦虑、不知所措。告诉你问题,却不说答案,是一种折磨。告诉你答案,却不解释原因,是另一种折磨。在这样的折磨下,我的心态越发敏感,情绪越发急躁。打击不是毫无所获,而是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却毫无起色。

《育儿愈己》第一课时即给了我很大震撼。讲到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愧,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最先冲入脑海的不是小朋友而是我自己小时候的片段,仿佛为今天的一些“固拙”找到了深远的原因。从小到大,那个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超我”一直在兢兢业业的打压着渴望自由的“本我”,一直以“超我”的要求为奋斗方向,忽然意识到,为什么要这样?难道不可以追求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变得更加真实吗?为什么要活在其它价值观定义的标准里?我想好好抱抱那个“本我”,这么多年这么多年被打压,却从来没有放弃希望。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心理学的力量,它让我看清了一些模糊却带来不悦感受的原因,让我有力量去保护去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

有一次去学校参加小朋友的新年活动。一个优秀小代表宣读自己的新年愿望:“我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台下一片掌声,我的心中好痛,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因为感受到自己真实的力量,我现在培养小朋友的底层逻辑,就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育儿愈己》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展开讨论,到家庭动力系统,再到原生家庭和依恋关系;慢慢意识到小朋友的Growing Pains只是冰山表面,更多的根源来自家庭,来自环境,来自潜意识支配的行为。《育儿愈己》从心理学的角度,打开了我的视角,更加多元的看待这个世界。考虑问题的角度越多,内心中得到的释放和解脱越多。内心中能构建的维度越多,内心的支撑力度越大,心态更加平稳。

《育儿愈己》就有这样一种力量,在你的内心中构建一个世界,哪怕它很远很模糊,你也会感觉到它照耀到你身上的奇迹和美。有了这样的内功,再回头看育儿的招式,便做的心中有数,知道自己的变量在哪里。将使用的方法加以修正,本土化落地化,找到真正适用自己家的方法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以上,我与心理学的初相识,期待在超级妈妈中进一步亲密接触。

【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一次微课心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