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功的人是幸福的吗?
多年前,有一位女作家写过一本书《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她那个成绩一般的女儿对她说,“妈妈,我不愿意做英雄,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
追求人上人,获得人生的成功,是父母师长对孩子的厚望。如果这种厚望只局限于少数人的时候,那么,这一切似乎都不成其为问题。但是,当这样的厚望变得那么普遍,于是问题就来了,因为有人上人,就必然有人中人,也有人下人。
于是,作为过来人的我们,看着现在的孩子都不禁要问,“孩子的时间都去哪了?”
在有自己的孩子之前,当我听到,“我不愿意做英雄,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不禁要为他的勇气点赞。可是,当这句话是自己的孩子对我们讲的时候,作为家长该是如何得奔溃。
可是,我们都说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对于孩子,家长们的希望也都是孩子将来能够幸福。可是,我们为什么会那么执着于“成功”,是我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成功才能幸福吗?
这种认知是文化基因决定的。对于什么是幸福,我们的文化似乎给出了严格的定义,必须成功!
可是,我们可以随处发现幸福的普通人。为什么我们会对他们的幸福熟视无睹呢?
根据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这意味着自我实现的人比只满足了基本需求的人要更加幸福。
但什么是自我实现?科学家成功探索太空是自我实现,但普通人解决一个生活上的难题是不是自我实现?按马斯洛的观点,这就应该算。
所以,自我实现也许只是一个人生态度,我们努力地去解决人生道路上的难题,不管这个题目对别人来说是否有意义,只要它对于我们而言是有价值的;也不管这个题目对别人来说有多么简单,只要它需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那么它对我们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通过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就会给我们带来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因此,成功只是相对的,但是我们却在用一个绝对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
这可能就是很多孩子正在面临的痛苦根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们可以放手了,不去追求别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也需要放弃自己的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需要征服!家长们需要教会孩子的,是如何走向自己的成功。那正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我们如何在人生道路上去寻找那些对我们而言是极有意义的问题,并且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快乐,才能充分享受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