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利用心理效应远离抑郁症
1. 半途效应
有个成语叫“半途而废”,指的就是半途效应。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压力会逐渐增加,同时外在环境也不断带来负面影响,在中间位置时人所承受的压力达到顶峰。这时,人往往会脆弱敏感,极容易就此放弃。如果能坚持下来,那么在后半段中人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少,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增强,更容易达到目标。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因为时常感到情绪低落,会产生低价值感和低自尊感,做事情更容易在半途放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抑郁症患者可以给自己规划一些较小的目标,让自己经过一定努力就可以快速达到目标,积累成就感,以此增加自信心和价值感,减少抑郁情绪。
2. 贝勃效应
贝勃效应指的是,当人经历了较大的刺激之后,在他再次受到一些相对较小的刺激时,承受能力就会增强。可以说,第一次受到的较大刺激对人的心理已经造成了一定冲击,在经历第二次较小的刺激时,相比而言,人们反而会觉得“没什么”。
这种心理效应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比如,一个孩子有3门功课不及格,他回家之后便说:“妈妈,我有5门功课没及格。”妈妈此时非常生气。这时孩子说:“我记错了,是3门没及格。”妈妈便会说:“3门不及格也不行啊!”可是明显已经没有刚才那么生气,甚至心理上还会产生安慰感。
一个患有抑郁症的运动员,他第一次拿到了冠军,感到了喜悦。当他第二次或者更多次拿到冠军的时候,这种喜悦感就被冲淡了,反而会在意自己出现了哪些失误,有哪些没发挥好,甚至完全感受不到冠军的意义,从而持续消沉低落,陷入低价值感中。
抑郁的人在每次取得成功和进步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认真感受,并且肯定自己的成绩,感受自己行为的意义,不让消极情绪有可乘之机。
3. 比马龙效应
比马龙效应也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即不断的期望和赞美能够对人形成正面的积极影响,日积月累便能达到质的飞跃。
抑郁者应该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对自己有所期待,并且进行自我赞美和肯定,通过正面暗示重塑信心并建立价值感。当然,患者也应当多从周围的人身上汲取赞美。
4. 超限效应
刺激过多或过久引起逆反心理,达到的效果也和预期目标背道而驰。
对于抑郁者而言,由于长期处在低价值感的状态中,在超限效应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自我逆反,并且伴随一定的强迫症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一定要尽量放松,并且适当转移注意力。
5. 淬火效应
淬火原本是冶金的术语,意思是说,当金属被高温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用水或油等进行冷却处理,会让其变得更加坚韧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形。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不必害怕抑郁症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患者可以暂时将其当成生命中所遇到的“淬火”,并且要坚信,在“淬火”过后,你将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