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执着、超脱】
【悲观、执着、超脱】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7051/c7363a81bad482ff.jpg)
回想起来,许多年里纠缠着也连缀着我的思绪的动机始终未变,它催促我阅读和思考,激励我奋斗和追求,又规劝我及时撤退,甘于淡泊。倘要用文字表达这个时隐时现的动机,便是一个极简单的命题:只有一个人生。——丁俊贵
只活一次等于未尝活过。
无论是谁,当他初次意识到只有一个人生这个令人伤心的事实时,必定会产生一种幻灭感。
生命的诱惑刚刚在地平线上出现,却一眼看到了它的尽头。
一个人生太少了!
心中涌动着如许欲望和梦幻,一个人生怎么够用?
为什么历史上有好多帝国和王朝,宇宙间有无数星辰,而我们却只有一个人生?
在帝国兴衰、王朝更迭的历史长河中,在星辰周而复始的运转中,我的这个短暂人生岂非等于零?
她确实等于零,一旦结束,便不留一丝影踪,与从未存在过几无区别。
捷克作家昆德拉笔下的一个主人公常常重复一句德国谚语,大意是:“只活一次等于未尝活过。”这句谚语非常简练地把只有一个人生与人生虚无画了等号。
人要悲观实在很容易,但要彻底悲观却也并不容易,只要看看佛教徒中难得有人生前涅槃,便足可证明。
但凡不是悲观到马上自杀,求生的本能自会找出种种理由来和悲观抗衡。
事实上,从只有一个人生的前提,既可推论出人生了无价值,也可推论出人生弥足珍贵。
物以稀为贵,我们在世上最觉稀少、最嫌不够的东西便是这迟早要结束的生命。
这唯一的一个人生是我们的全部所有,失去它我们便失去了一切,我们岂能不爱她,不执着于她呢?
诚然,和历史、宇宙相比,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
但是,雪莱说得好:“同人生相比,帝国兴衰、王朝更迭何足挂齿!同人生相比,日月星辰的运转与归宿又算得了什么!”
面对无边无际的人生之爱,那把人生对照得极其渺小的无限时空,反倒退避三舍,不足为虑了。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
可是,一味执着也和一味悲观一样,同智慧相去甚远。
悲观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厌弃的态度,执着的危险则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
所谓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倒未必专指那种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行径。
弗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一书中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占有的人生态度,它体现在学习、阅读、交谈、回忆、信仰、爱情等一切日常生活经验中。
据我的理解,凡是过于看重人生的成败、荣辱、福祸、得失,视成功和幸福为人生第一要义和至高目标者,即可归入此列。
因为这样做实质上就是把人生看成了一种占有物,必欲向之获取最大效益而后快。
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
毋宁说,它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
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让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们,使我们不再有玩味的心情。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
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
当我们这样想时,我们和我们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个距离,反而和我们的真实人生贴得更紧了,这真实人生就是一种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我们不妨眷恋生命,执着人生,但同时也要像蒙田说的那样,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和人生告别。
入世再深,也不忘它的限度。
这样一种执着有悲观垫底,就不会走向贪婪。
有悲观垫底的执着,实际上是一种超脱。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的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我不相信世上有一劳永逸彻悟人生的“无上觉者”,如果有,他也业已涅槃成佛,不再属于这个活人的世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7051/c3605b5c9e4d64cd.jpg)
丁俊贵
2019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