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闲话古诗词文艺调频

硬读《随园诗话》(393)

2019-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卷十二(三〇) 【原书卷十二·七八】

读诗不读史,便不知作者事何所指。李焘《长编》载:宋真宗李沆还债三十万。故宋人诗云:“新祠民祭祀,旧债帝偿还。”《唐书》载:王毛仲明皇:愿得宋璟为客。帝许之。故徐骑省《赠陈侍郎花烛》云:“坐客亦从天子赐,更筹须为主人留。”

李焘,(1115年-1184年),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南宋官员、著名历史学家、目录学家、诗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之后。绍兴八年(1138年),李焘登进士第,授成都府华阳县主簿,未就任,于丹棱龙鹄山读书。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秋,李焘始赴任。其后历官州县及朝廷史职,宋孝宗朝仕至同修国史。李焘以名节、学术著称,长于吏治,关心民瘼,但终未获大用。淳熙十一年(1184年),以敷文阁学士致仕,不久后逝世,年七十,追赠光禄大夫,赐谥“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著述颇多。著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学》等五十多种,大多失佚。今存《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六朝制敌得失通鉴博议》十卷、《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卷,清代皆编入《四库全书》。原有诗文集五十卷,今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全宋诗》等录有其诗。

《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 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作者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1022年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赵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后与辽订立“澶渊之盟”。自此,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于延庆殿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庙号真宗。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所撰的《励学篇》。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监修国史。咸平五年(1002年),加尚书右仆射。景德元年(1004年),李沆去世,年五十八。获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李沆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有“圣相”之美誉,史称其为相“光明正大”,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全宋诗》录其诗三首。

《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一》:雍熙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并化基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各赐钱百万。又以沆素贫,多负人钱,别赐三十万偿之。

宋·魏野《闻雷宣徽薨背敕葬归乡》:圣代贤臣丧,何人不惨颜。新祠民祭祀,旧债帝填还。鹵簿尘侵暗,铭旌泪洒斑。功名谁复继,敕葬向家山。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

王毛仲,(?-731年),高句丽人,唐朝禁卫军将领。开始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家奴。李隆基成为太子后,负责东宫的马驼鹰狗等坊。参与平定韦后、太平公主之乱。李隆基继位唐玄宗,授为大将军,因为诛杀萧至忠等有功,升为辅国大将军。开元九年,为朔方道防御讨击大使,后来居功触怒唐玄宗,又得罪了高力士。开元十八年,玄宗还封他刚出世的儿子为五品官,但在高力士进言下,玄宗很快下了处理他的决心。开元十九年,他被流放到零陵,在永州被赐死。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资治通鉴》:毛仲有宠于上,百官附之者辐凑。毛仲嫁女,上问何须。毛仲顿首对曰:“臣万事已备,但未得客。”上曰:“张说、源乾曜辈岂不可呼邪?”对曰:“此则得之,”上曰:“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也。”对曰:“然。”上笑曰:“朕明日为汝召客。”明日,上谓宰相:“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与诸达官悉诣其第。”既而日中,众客未敢举箸,待,久之,方至,先执酒西向拜谢,饮不尽,遽称腹痛而归。之刚直,老而弥笃。

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 ,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因其官至散骑常侍,故世称“徐骑省”。

更筹,汉语词语,拼音是gēng chóu,指古时夜间报更用的记时的竹签。欧阳澈《小重山》:“无眠久,通夕数更筹”。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知根知底交旧友,知史知事读古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