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窗 丝 语楚天舒国学与传统文化经典荆楚文化

从《西洲曲》到《木兰诗》:浅析南北朝民歌在写作风格上的差异

2019-08-22  本文已影响9人  楚子

作者:草根学者楚子

应部分简友的要求,希望草根多写一些诗评类的文章,今天草根暂停给大家讲成语故事,分享一篇诗评:从《西洲曲》到《木兰诗》:浅析南北朝民歌在写作风格上的差异。

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南北朝民歌是继《诗经》、汉乐府之后盛开的又一朵鲜艳夺目、华光四溢的奇葩。它们以鲜活、灵动、绚丽多彩的姿色,绽放在这个南北对峙、征战连连、动乱不安的土地上,给苦不堪言的的人们,带来了对幸福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渴望家人团聚、国家统一的无限憧憬。这些民歌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极大的抚慰,也体现了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情态人们精神上的追求。

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间,中国形成南北对立局面,史称南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南方建立政权,史称南朝(420—589);北魏、北齐、北周先后在北方建立政权,史称北朝(439—581)。589年随着隋先后灭掉北周和南陈,南北统一。

南北朝时期各国关系图

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乱不安,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但是,南北朝时代却是中国文学史上民歌空前繁荣发展的时代。而《西洲曲》无异是南朝民歌艺术的最高成就。《木兰诗》堪称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其中南朝风格偏向华丽纤巧,而北朝风格偏向豪放粗犷。

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发展到南北朝朝民歌,民歌作为我国文学的源头,再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民歌史上的第三个春天,民歌文学创作又一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状态,使得同一时代在不同地域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南北朝民歌,按照地理区域的不同,也可以划分为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而南朝民歌中的主要代表是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朝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叙事长诗《木兰诗》,它们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由于其产生的环境不同,使处于同一时代的两首诗在内容、情调、风格、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草根以这两首极具代表性的南北朝民歌为例,给大家简要解读南北诗风的迥异特征。

南朝民歌的特点是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西洲曲》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表现为感情真挚缠绵,语言婉转清丽,整首诗篇不见一个情字,却处处写情,体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借鉴。

采莲女

南朝民歌作为情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华丽,以及双关隐语的运用,比如《西洲曲》中的“莲”喻“怜”,“藕”隐喻“偶”等。双关语的巧妙运用,不仅体现了南朝人民的智慧,同时又增加了民歌语言的委婉含蓄之美。使诗歌的语言更为生动活泼,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的委婉含蓄。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体现出了南朝民歌清新淳朴,婉转缠绵的语言风格。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南朝民歌的特殊风貌。

江南可采莲

作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的《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最长的抒情性的诗篇,尽管在诗中也穿插了采红莲,登楼望郎等情境,但总体上的主调还是抒情的,这些情境的设置也都是为了抒发采莲女无尽的思念。

情思绵绵

《西洲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穿插不同季节景物的转换,以及女主人公在门口等郎君,采红莲,登楼望君等行动来展现,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无尽的相思之情。

其中对女子服饰及仪容的细节描写,丝丝入扣,深入人心,层层剖析人物的内心情感,又将这无尽的相思表现得极为细腻和含蓄。

北朝民歌不像南朝民歌主题单一,则涉及社会的各方面,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表现了民族尚武精神。而北朝民歌则表现在语言朴实无华,其风格积极向上,粗犷,豪放而直率。《木兰诗》很好的体现了这些风格。

木兰从军

全诗主要以叙事为主,中间也穿插了木兰思念家乡等抒情性的诗句,它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从一个闺中少女到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

巾帼英雄

国难当头,她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待功成名就之时却又卸下光环,甘愿回到父母的身边。

在她的身上充分地表现出了,区别以往对古代女子柔弱形象的一贯概念的那种淳朴,勇敢,善良,机智,以及一种超脱和博大的胸怀,在她的身上又具有北方的地域特色,豪放,洒脱,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女英雄形象。

花木兰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等手法的运用,来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附: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