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听课后的反思与探究

2020-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Arlene_____

       10月21日下午,我听了一节夏老师在六年级的公开课,《圆的认识》。以前我没有执教过高年级,也没大听过别的老师讲这节课,所以听夏老师的《圆的认识》让我感受非常深刻。一个是本课中设计的三次画圆,从初步尝试,到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特征为目的画圆,再到设定固定半径去画圆,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画圆,但各环节环环相扣,学生每一次通过画圆所探究学习到的知识层层深入,最终达到老师设想的教学目标,这也让我从中明白想上一堂好课,环节的精巧设计是很重要的。再一个是六年级学生的操作能力与表达能力让我感到惊讶,本节课需要学生独立动手完成的部分非常多,学生们不仅可以迅速理解老师的任务要求,而且完成的质量也很高,看来高年级的学生只要平时加以训练、老师的要求表达明确,他们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而且学生在上台展示和汇报的时候,表达清晰、数学语言规范,这不禁让我汗颜,我的数学语言很多时候使用得就很不规范,如果老师都不会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那学生怎么能学会呢?看来老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数学综合素质,才能把学生教好。  

        然而,在我认为夏老师这节课已经设计的很完美时,几位学科主任却给出了这样一个评价:“中规中矩。”我很吃惊,这样的课我可能需要再五年才能讲出这个水平,怎么会才是“中规中矩”呢?但是,几位主任陆续的发言让我开拓了更广的视野。首先,学生第一次画圆是完全没接触过圆规和画圆方法时进行的,这样是不可以的,因为学生还不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与特征,也就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准确画好圆的各部分;其次,第二次与第三次的画圆任务,所给出的任务要求还不精确,衔接也不够紧密。三次画圆的进行顺序应该如下:

  1.先带领学生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让学生有大致了解。

  2.让学生进行第一次画圆,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强化对圆心、直径和半径的记忆。这时会出现有学生画的标准、有学生画的不标准的情况,老师要让学生来总结画的不标准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点出:定点很重要,也就是圆心;定长很重要,也就是半径。

  3.让学生进行第二次画圆,在这次画圆时老师要提高要求,让学生画一个标准的圆。学生会更注意圆心的位置不能变、圆规两脚之间距离不能变。老师再展示两位同学画的作品,两个圆一大一小,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一样大?是因为半径不同,大的圆半径长,小的圆半径短。

  4.让学生进行第三次画圆,这次再次提高要求,请大家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学生画时就知道要测量一下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让其扩张到3厘米;其次要稳住圆规的两脚,在画的过程中不能晃动。学生会在第三次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圆的半径与直径数量、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性质,从操作中逐渐掌握知识。

        一堂课从备课到听课再到评课,每一个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反思。刘秀花主任说学生画圆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画的圆不标准,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是画的圆不标准,但是可以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三是画的圆标准,也可以说出规范画圆的方法。我觉得老师想讲好课也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讲得不好,自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二是讲得不好,但是自己能反思出教学问题所在,三是讲得好,也知道该怎么把这节课讲好。看来想要成长得快,必须要多讲公开课、多听公开课、多听老教师们评课,最重要的是,当时产生的反思必须要记录下来,以便自己再讲时借鉴与回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