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不知道信仰是什么东西
电视剧《兰桐花开》看完了,《兰桐花开》讲述的是一个贫困小乡村在几代领导下的带领下脱贫致富的故事,很励志,满满正能量。歌颂了我们的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帮助和扶持,歌颂了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不同时代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定革命信仰,坚持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努力拼搏和进取的精神。虽然里面有些情节经不起推敲,但整体来说,还算完美。期间有几次流下了感动的泪,为剧中的贫穷、坚持、努力和信仰,特别是剧中每一个人所表现出的信仰。
首先是村支书孙桐花的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村支书,面对后牛村多年的贫穷,面对甩不掉的讨饭棍,面对一直向上面要的救济补助,面对乡亲们陈旧的观念,她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地带领乡亲们努力探索脱贫道路,义无反顾。
当砖厂被骗,当沙厂叫停,当儿子重病,当村办企业误用防腐剂被封,冒用商标被索赔,当防沙林被砍,她始终坚持党的信念,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被挫折打垮,克服重重障碍,一步步走向光明。她的信仰是什么?就是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让老百姓不再受穷。
这是我们七、八十年代基层干部的普遍写真,他们一心为公,人民至上。焦裕禄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当年焦裕禄在兰考地区大力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并取得明显成效。孙桐花就是和焦裕禄一样的干部,作为一名女干部,她身先士卒,带领干部和群众不断探索,攻坚克难,不仅让老百姓脱了贫,致了富,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环境和转变了人民的观念。
接着讲村主任刘保印的信仰,在他的身上,我们发现了很多可贵的品质。他性格直爽,待人厚道,他胸怀宽广,大公无私,全心全意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工作上,时时刻刻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
他带领群众烧砖,他引进沙厂,为红薯厂呕心沥血,对后牛人民坦诚相待,特别是他对他收养的老支书的儿子陈新豫的培养,更显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他虽然有过一些小的过错,但完全不能抹杀他光辉的形象,“心地无私天地宽”就是他真实的写照。他的信仰是为他人好。
再讲讲陈新豫和王大翠,一对患难恋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经过种种磨难,终于走到一起终成眷属。是他们爱情的坚贞,也是他们理想信念的坚持。陈新豫为了村子的发展,谢绝了很多赚钱致富的邀请,勇当村主任,踏踏实实在后牛村和乡亲们一起吃苦耐劳,共同发展。同样王大翠是因为爱情和感激来到后牛村,她无私奉献,拼命工作,把村子的发展当成了她个人奋斗的目标。
他们的信仰是什么?就是为他人服务,全心全意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共同发展。
还有周麦,身上一直带着乡亲们为了让他能够上大学而倾其所有资助他的捐款表,他是真诚的,他是懂得感恩的。他在外努力读书,拼命创业,他不是为他个人,他要用个人的成就来回报乡亲们,回报生他养他的后牛村。他一边创业,一边兼任村支书,为村子服务操劳。
他的信仰是什么?他的信仰就是想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不计个人得失,让全村人摆脱贫困走上富裕。
当然少不了后牛村的老少乡亲们,他们全村人像一家人,他们知道焦裕禄书记,但他们可能说不出他们的信仰是什么,但他们始终记得他们要摆脱一个了“穷”,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吃上饭,过上好日子。这就是他们的信仰,简单、朴实,是他们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剧中有好几个细节让人泪目,如村民得知汶川地震后,虽然他们还不富裕,但他们能够放下一切,全力支援灾区。还有孙桐花收养李厚田的弃子,李秉恒为了抢救学生而不幸牺牲等等。这是农民的善良和朴实,也是他们坚定的信仰支持着他们的行动。
当北京申奥成功后,他们比身处大城市的人还要激动和兴奋,因为祖国强盛了,国家强大了。现在我们遇到这样的事,可能会无动于衷,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发自心底的高兴,我们真的为祖国的富强而骄傲和自豪。我们现在也找不到像他们那样的好干部了,有多少领导干部在得到权力后唯利是图、贪赃枉法,严重伤害了干群关系,破坏了社会和谐。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不展开来讲了。
当年兰考县的脱贫是中国脱贫史上的里程碑,现在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什么?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的信仰。
里面很多故事情节都是真实的,如吴老师告诉陈新豫,桐树是做乐器的好材料,村里到处都是桐树,应该合理地利用。陈新豫准备砍伐桐树,被前支书和前主任制止。后来村委会最后决定合资办厂,厂子建在后牛村,原材料由县林业基地提供。真实事件发生在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当地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
这些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人民几十年来的发展奋斗,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力量不是来自别处,都是源于我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