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词恰似一锅焖烧的“佛跳墙”
一个家族的传承,历经许多代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的沉淀,这种传承无形无色,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而辛弃疾一生的坎坷经历,全体现在他的诗词里,我们要想解读一篇文章,首先得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经历以及作者的思想状态。
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经沦陷13年了,其父英年早逝,一直跟着祖父辛赞长大,辛赞虽为金国官员,但一直希望宋朝能够收复失地。在祖父的教育下,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1175年,36岁的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时,曾与东流县的一位女子发生了一些情感大剧,入官场11年的辛弃疾最终还是在曲折的杨柳岸,与心爱的女子把酒道别。3年后辛弃疾东赴临安又途径此地,一时触景伤情,不胜今昔之悲,最终提笔在墙壁抒怀人之情:
念奴娇 其四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上片开头四句,写景十分轻灵清秀,景中含悲切之意。从“曲岸”开始,开始回忆旧事,营造出情思哀婉,情感真切的意境。
下片承接上片,追怀那位曾经与辛弃疾有过一段缠绵悱恻感情的美女,旧恨新愁,一时毕集。迭用比喻,以见旧恨之绵长,新愁之浓重。这里作者有意无意地透露着家国身世之恨已及无路请缨之恨。陈廷焯评其为“矫首高歌,淋漓悲壮”。接着,作者又展开想象力,想象着与佳人重逢,对方已成他人妇,恰如“镜里花难折”。
“近来多少华发!”既体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男女之情,根据作者的经历又隐隐地让人觉得真实意图是“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之情。
这便是稼轩词的风格,既豪气又谨慎,既豪放又婉约,所谓“刚柔并济”,借着婉约表象,小心翼翼地表达他豪迈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操。
另外“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这句有着律诗的对仗,也被作者用于自己的词作里。
纵观稼轩居士所有的词,除了婉约与豪放,豪迈与谨慎,诗词并存外,你会发现作者引经据典甚多,这表明他文学功底深厚,同时也将各处口语,风俗民情都引入其中,这说明他用脚步丈量的国土甚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辛弃疾真实写照。
看着这诸多的特质熔于一炉,文人雅士赞之“五光十色”,作为一吃货的我,认为他的风格恰恰是一锅“佛跳墙”!
稼轩词恰似一锅焖烧的“佛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