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个体之超级共同体心理人在职场

你是否容易给自己扣拖延症的帽子?

2017-01-17  本文已影响271人  闵语兰心
你是否容易给自己扣拖延症的帽子?

最近一周酒店工作比较多,在为冬季的经营、轮班做准备,又要陪孩子,同时又要积极备课,以至于上一周没有写文章,真的没有精力。

所以我食言了,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每周最少写一篇,很自责,总觉得有一件事情没去做。尽管很想抽时间写一写,但真的无法静下来,就这样一天拖一天,我在想我这算不算患上拖延症了呢?

庆幸今天的超级个体专栏正好开始谈“拖延”的话题,近来总感觉幸运的事特别多,当我遇到困惑,就会有相关的信息、相关的人、相关的书进入我的生活;

一项调查数据表示,目前中国有80%的人大学生及86%的职场人都患在“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

这些人里面有你吗?

                      一

我的孩子就是这种状态,家庭作业不到周未的下午一定不会开始写,其实他知道自己应该在周五下课后就把作业写完,但就是会拖延,拖到周末下午开始,因为再不开始写就真的来不及了,往往作业多到需要写到晚上10点钟,又影响了睡眠。

                    二

公司要求所有员工每个月的5号要提交上一个月的工作总结,但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在5号的上午甚至是当天下午再开始动笔,有的拖延导致系统无法上传而受罚;

                      三

2017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目标——每周读一本书,买了几本专业书籍,元月已经过去16天,我还没有读完一本。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拖延的事情了,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拖延症”的时代。

今天超级个体的《向拖延同志学习》的文章刷了我的新知,拖延不是“症”,而是一种状态,拖延描述的是行为而不是人。

所有的拖延都是推迟,但不是所有推迟都叫拖延。

这样看来推迟和拖延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分清什么情况是推迟,什么情况是拖延,这对认知自己的工作及学习状态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只有当一项推迟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能称之为“真性拖延”;

一是后果有害

二是本可以避免

比如:我们的月度工作总结,有5天的时间准备,却偏偏一拖再拖,直到期限的最后一天,可能因为手头又有更紧急的工作,导致无法动笔,最后因为提交不了而受处罚;

这种情况就符合了2个条件

首先:我们本来有时间却没有去写;

其次,此事对我们产生了有害的后果,不但要受罚,也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以后的职业发展。

这就是“真性拖延”。

孩子将作业留在周末下午开始写也是“真性拖延”,一来他完全有二天时间写作业但没写,其次,此事对他产生了有害的后果,写不完作业要受罚,写完了又很晚影响了睡眠,甚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率。

这样看来,我上周一直没有动笔写文章并非“真性拖延”,虽然我希望每周写一篇文章,可每天下班回家后觉得自己非常累,空闲时间还要陪孩子,还要积极备课,于是写作进度一再推迟,一想到本周还没有写,我就很自责,其实这是

“必要推迟”

“必要推迟”是指在几件事情上,当下哪件事情对我们来说更重要。虽然写作对一个生涯规划师来说也很重要,但我的工作、陪家人、备课占用的精力无法缩减,虽然推迟写作让“每周一篇”的计划受到影响,却也无可避免。

我差点给自己扣了一顶“拖延症”的帽子。

我们为什么容易给自己扣拖延症的帽子呢?

因为一件事情的拖延状态非常显性,我们从表现上看就是一拖再拖不去做一件本该去做的事情,却忽略了深层原因,这些非常复杂,涉及精力、时间、目标、动机等自我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把所有的推迟都认为是拖延,并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越来越自责,越来越焦虑,却也越来越无法开始。

拖延问题成因复杂,表现多样,还有二种表现:

1、积极推迟

重新盘点计划,发现自己没必要赶在自己最忙的时候开始一项完全可以推迟一段时间的计划,在当下专心做好一件事,进度反而更快;

2、断舍离

自我分析以后发现内心深处对这件事情并非感兴趣,还不如踏实做好工作,直接“断舍离”掉好了;

所以推迟有四种状态:“真性拖延、必要推迟、积极推迟、应该断舍离”。

我们只有积极分辨,才不容易给自己扣拖延症的帽子,而产生负面情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