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上不迷茫大学生世界

原来2005年的那一年,就是我的人生巅峰(四)

2018-07-15  本文已影响7人  叨叔杂货铺

文/育儿农夫

06

2010年研一(下)到研二

当时,导师有个课程申请到了省级精品课程,是学院里当年的唯一一个,所以学院领导很重视。

导师,以前的电子档的教案资料,全部都有,但是要全部上到省级的网站。一堆堆的资料要放在网站里面,还需要排版、整理,汇总等,虽然难道不大,但是很繁琐。

可能是因为第一件事情,做的导师比较的满意,所以第二件事情,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我的了。

那会儿,因为导师对我是足够的信任,总是在不同的场合表扬我,对我来说,导师对我的信任,我唯有卖力的去完成工作,才能不辜负信这份期望(PS:8年后,这些都变成了我的缺点)。

其实,我也不太懂网站里面的东西,不过填的时候,感觉跟编辑word差不多的。照着一步步的弄就好了,需要的只是耐心。

我跟导师2个人,加班加点的干了一个星期,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之所以把这间小事情拿出来提,主要是因为,这是我唯一的一次,跟导师一起这么长时间工作。在一个多星期里面,2个人一边填充内容,一边聊天。他跟我讲了很多在学校工作的一些烦心事,讲了学院里面的勾心斗角,也讲到了我将来到底选择什么道路比较好。

虽然,那一周很多话,我现在都记得不原话了,但是他颇有感慨说的一句话,直到今天,我才算是真正的领会到了。

他跟我说了一句话:

人这一辈子最难的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现在想想,可不就是这样吗?

像我这样一个工作兢兢业业的人,恨不能将工作当做生活全部的人,看似享受工作,其实本质上我很讨厌。但是,那又如何呢?我有选择的余地吗?

研一期间的第三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编教材。当时一个大型的出版社想要主导编辑一本环境工程计算机技术类的教材。导师被邀请编辑其中的一章,具体的是什么,我就不透露了,现在教材已经上市了。

关于计算机这一块,其实导师也不懂,但是教材里面的内容无非不就是那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原理,都是相同的,就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凑成一本书,放在图书馆里面而已的。

编辑教材,导师也没有太在意,只是让我帮忙查资料。教材的编辑,页码规定很死,我们负责编辑的那一章大概也就是五十多页。

但是,为了这几十页,我在图书馆里面借阅了30多本书,然后也下载了很多数据库里面的资料,再加上网上百度找的资料,合起来有1G多。 下载好之后,我就把资料分类,归总,甚至有的标示出重点在哪里。

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我把全部的资料都大概的看了看,然后整理出来一个大概的框架、结构,发给导师。

或许,是我一个月时间的没日没夜的工作成效还不错,导师觉得我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就自己简单的修改了框架,提了一些要求之后,编辑教材的工作就彻底的丢给我来弄了。

当我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因为,我觉得自己还只是学生,哪里有能力编辑教材,还给别人用,甚至让同等条件下的研究生去学习呢?

不过,那个时候我只是心里这么想的,实际并没有说出来。反而是默默的承接下了这个任务。又是一个多月忙碌,我把教材的初稿发给老师。

也许他是比较忙的,就没有太细看,丢给了杂志社。

杂志社也许对我们还算满意,中间也就修改过几次小的地方之后,就彻底的没有音讯了。

过了好几个月。

某天,导师突然跟我说,教材要出版了,给样稿我们看看。

我拿着pdf版本的稿子,看着自己编辑的东西在里面,当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仔细的再校核了一遍,无问题之后,就报上去了。

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了。

直到我毕业之后,某天我那本教材的名字,在网上,我才知道教材已经出版了。

这个编辑教材的过程,很庞杂,我也没办法写的很详细。但是这件事情,对我提升很大,尤其是资料的整理,以及看资料的逻辑思考等等,都有很大的提升,包括我现在的工作,都还是当年打下的基础。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想很多人应该可以判断,整个研一阶段,我非常忙。寝室里面的同学,都说我是被导师压榨的便宜劳动力。但是,我不这么认为,虽然看似我做了很多跟研究生学习、科研课题无关的工作,而且都是帮导师无偿劳动。但是,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这,也算是给我找工作增加了一些筹码。

匆匆忙忙的研一过去了,到研二的时候,主要就是忙自己的研究生课题了。

整个研二一年,反而我的工作量并不大。全部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自己的课题来的,并没有太多的其他杂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