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丨 “网事”随风
今天看了一则新闻,说是“仅2020年一年,全国范围内倒闭的网吧,相关行业企业多达1.28万家”。看完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网吧坚持到了现在。
时间往回拔到90年代末期,有电脑的人家少之又少。教授电脑操作和输入法还能成为一桩生意。我在初中暑假里摸过一回电脑,参加了一个短期培训班,在DOS系统里,打着五笔输入法。只有短短十来天,学了之后,却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学校里也没有电脑让你施展。
身怀的这一身“绝学”,终于在三年后,派上了用场,网吧开了。
第一次进网吧,也是在暑假。跟着几个同村好友一起,不同的是他们进了高中,我进了一所职业中专读书。他们学校周边就开了几家,已经玩熟了。
而我还只是初中阶段的“进阶版”,打字更熟练而已。学校的课程里有计算机课,然而只是打字,不能上网,进机房还要脱鞋,满满的仪式感,下一步就差沐浴更衣了。
进了网吧,完全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玩。稍问几句后,学着他们的操作进论坛找人聊天,我很顺利地注册了一个帐号,朋友注册十来个用户名,一直通不过。惹火了之后,取了一个“三中痣多星”终于过了。
论坛是分门类别的,情感空间、交友天地、校园生活等等。界面也是单色背景,文字一行行跳动着,没有什么表情包,把键盘上的符号拼的熟练便算是高手了。
我身边还坐着一个二三十岁的女性,也在聊天。别人回一句,她先回在笔记本上,再对着写下来的文字,用两根手指,一个一个的敲出来,这个画面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贵!超过我想象的贵。1998年小城平均工资才几百元钱,我上了两小时居然用了10元钱!把我心疼的不行。心里觉得上网没有那么好玩,两小时没玩到什么,中间还死机了两回。
到我职业中专毕业出来,街面上网吧已经很多了。资费降到了3元一个小时。玩的内容也多了,每个网吧为了吸引网友,一般都在桌面上,放着两个文件夹,一个游戏,一个影视。游戏不是我的菜,影视当然是盗版的,当时画质要是能达到480P,就相当于“高清”了。
QQ也出来了,那时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很火。连带着我去网吧也是“动机不纯”,总想着碰到一个“轻舞飞扬”。加了很多陌生好友,但是语言是门艺术,艺术修养不够的我,没有什么深交网友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多网吧开的地点很“别致”,车库里的,危楼里的,前面是饭馆后面是网吧的。还去过一间三面都是马路,通宵上网出来的,很少有不被车蹭到的。
网吧开得多,费用自然便宜了下来。从4元多一直降到2元,终于算是“平民消费”了。我很少在里面待得超过四小时的,烟味、酒味、网吧油子身上的臭味各种佐料混合在一起,气味着实“醉人”。
然而还没有算完。等到饭点,送外卖的进来,香味就更“复合”了。前调是牛肉粉丝砂锅,中调是蛋炒饭,后调是炒面。我见过最夸张的是有人点了一桌,十来个菜在网吧里享受,油水溅得到处都是。
你可以想见,网吧里电脑每天在承受什么!那时的电脑,显示器和主机都是“胖子”,鼠标底下有个圆球,不是掉出来,就是被桌上的“泥”乎得动不了,键盘上油亮亮的,字母都看不见,边角还会少几个键帽。隔不了几天到网吧,就能听到网管在开骂,今天又是哪个孙子偷了内存条!
等到全民都在玩“传奇”的时代,网吧里的设备也升级了,网速快了不少,显示器换成了纯平。下午三四点时能见到几个背书包的了,痛心疾首的家长倒是没见过几个,可能是我去的比较少吧。
去得少的原因,主要是我不太玩游戏,网络与我的生活关连度不高。购物去商场,娱乐是旅游、唱K、下影院,再不然逛书店,吃喝下馆子,网络对我而言没有那么不可替代。
等到手机可以上网,电脑变得普及,宽带变得便宜了,街上的网吧逐渐变少了。还开在那里的都升级了,有更好的环境,更新的设备和更高的资费。
到现在已经是,一个手机搞定所有的时代。网络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它从一个奢侈品变成了一个日用品。
那些00后估计很难想象,网速几KB的拔号上网,手机网络计费是从1M起的。而彼时的我更想像不到,十几年后满大街都是低头一族,出门都没有人带钱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