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乡怀食,一个温州人的早餐记忆
相信每一个离家的人啊,都不仅想带走行囊,更想带走家乡的味道。
我出生在一个温州最南方的小镇,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的人,故乡的味道养了我的胃。
我离故乡八年有余,想起故乡的味道,还是觉得故乡的早餐最让人怀念。
高中读书的时候,到了县城,住校,又懒,起床的时候已经匆匆忙忙赶向早自习,只能去食堂打包面包之类,纯粹为了果腹,少了单独品味早餐的意趣。
来到大城市之后,房价飞涨,很多早餐店无法生存,只能在街头巷尾“捕获”一两个小摊,买一些粥啊包子填肚子,表明自己已经吃过“早餐”了。
而今离家千里,隔了岁月久远的样子,不知是乡愁在发酵,还是品尝过天南海北的美食过后,开始愈发怀念故乡的味道。
温州糯米饭
温州糯米饭温州糯米饭是温州美食里最“争气”的,走得最远最广,知名度最大。由蒸熟的糯米,上面撒上油条碎末或油条块和肉末汤组合而成。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疯狂转发着几篇介绍温州糯米饭的文章,好像大家借转发来慰藉自己远离故乡的心。
更有甚者,不再满足于转发,直接为传播家乡美食做贡献,在异地开起了温州糯米饭店,杭州便有好几家,如“良米良”,“琦食”等。
温州肉羹
温州肉羹温州肉羹又称“温州瘦肉丸”,分为猪肉和牛肉两种。温州肉羹是可以和温州糯米饭并驾齐驱的在外美食,知名度也很高。以前学校里的美食节上有,后来发现在杭州城内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总会有个小摊子。
温州肉羹沸水一煮,加上香菜、醋和一些调味料,便足矣。在我的家乡,还有特制的葱头油、腌笋可以调味,或者可以加一点九层糕更容易吃饱。外地人吃不惯腌笋,索性去了这味调料,不禁为他们扼腕叹息,又少了一种温州味道。
温州炒年糕
油条汤和温州年糕在外地吃到的年糕大多数是韩国年糕类的圆片形或圆柱形,家乡的年糕是长方体切片。
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我和爸爸去作坊里做年糕。爸爸用三轮车载着一筐自己家的米,到了作坊,师傅把原料做进年糕机,一会儿便有长长的年糕从出口出来,爸爸就站在出口,拿着刀,一段一段切。
可惜现在已经十多年不去做年糕了,过年的时候去菜市场上买一点便凑数。年糕作坊也不见了。
年糕包油饼
年糕包油饼这个我真的除了我的家乡没有在其他地方见到了!!!温州其他地方也没有!!!闽南话里叫“个包油席”。
上面讲到长方体的年糕,这个年糕是没有成形的,一大早冒着热气,阿姨扯一块年糕,揉成一个饼状,把油饼再放进去,合起来,年糕有黏性,就可以包起来了。年糕里还有加香肠,喜欢吃甜的也有人就在年糕里包一点红糖。
手打面
温州手打面家乡街上有家老店,店面连招牌都没有,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面店,每天从早餐到晚餐来这里吃面的人络绎不绝。
他们家的手打面是自己手工做的,被细细分好的同等分量的手打面排在那里,随着一句“老板,一碗手打面”,老板拿着分好的一撮面就下了锅,煮沸加青菜捞上装进调好调料的碗里,紧接着一碗高汤浇下去,一碗面条就活了起来,再加一些特制的肉沫。
有的人还喜欢加一些大肠、猪血等等,当然这些大料都是要额外加钱的。
温州肉面
温州肉面这个面也是目前为止我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的。肉面好吃有劲道,谁吃谁知道!
一年之中难得几次回家乡,从来不睡懒觉,叫醒我的不是闹钟和梦想,而是这些早餐。
沈宏非评价《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你问他美味在何方,他的手指最终总是会像扶乩般自动地指向老家的方向”。
他自己也说道:“就像我,一个安徽人,在北京这么大的城市生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每每想到我老家淮河岸边的菜肴,还是难免食指大动。”
可能对每一个离家的人来说都一样,人间自有珍馐,我们却独独怀念,故乡的味道。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