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母墓
在徐州市区云龙公园的东北角,有这么一处景点:王陵母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花岗岩牌坊,上刻'高风亮节'、‘母仪典范’八个大字,两边的楹联是:英风全砥柱,志节难移轻一死;慧眼顽鱼龙,精神不移重千秋。
沿着中间的步道进入牌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汉白玉墓碑和一个石鼎,碑上书写着“汉安国候太傅右丞相王陵母之墓”
那么,在王陵和他的母亲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王陵战国末年楚国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王陵出身沛县富贵豪族,性格热情率直,早年刘邦未发迹之时对他以兄长礼待之,敬重有加。秦朝末年率部起义,多次与刘邦的部队联同作战,但两人是相互独立而非从属关系。刘邦攻陷咸阳时,王陵自己带领数千兵马割据南阳。
后来随着刘邦军事实力的扩张及智囊团的强大,加上刘邦一直敬重王陵的为人,有意拉他入伙。而项羽也正想招纳王陵,又怕王陵不从,于是俘虏了他的母亲,要挟王陵弃汉归楚。首先,他让王母写信给王陵,胁迫她招降王陵,但王母拒绝写信。项羽又安排人模仿王母口气,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王陵。王陵认得母亲笔迹,熟谙母亲口气,一阅即知是假。他打发楚使回去,对归楚一事不置可否。同时,他担心母亲安危,特派心腹使者赶去彭城探望母亲。
王陵使者到达后,要求见王母一面。项羽觉得正好,使者见王母一面,回去回复王陵,说不定王陵懂得轻重,能够回心转意率众归楚。项羽安排王母东向而坐,让她晓谕使者,要保全母亲性命,唯一的办法就是前来投降。
王母当着项羽之面,只是说说场面上的话,对于投降之事,不着一字。后来,使者辞行之际,王母送使者出门,泪如雨下,王母拉住使者大声说:“请转告我儿,让他好好侍奉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我用死来为你送行。”说完,伏剑自刎,倒地身亡。项羽未料到王母竟如此刚烈,项羽一怒之下,竟然让人把王母的尸体抛入鼎镬,烹煮起来。
王陵是个大孝子,惊闻母亲的噩耗,潸然泪下,母亲的牺牲坚定了王陵的信念。王陵谨遵母亲的遗愿,他一心归附汉室,追随刘邦,再也没有过摇摆和变化。
在刘邦的援助下,王陵终于报仇雪恨,项羽一世“西楚霸王”的美梦终于落幕。报仇后的王陵,终于有颜面去拜祭母亲,离徐州城尚有二里路,王陵即下马一路跪拜,一路嘶吼,每一步、每一跪,都浸满了失去母亲的切肤之痛。
汗水如瀑布从王陵额上倾泻而下,混着泪水落在泥地上。膝盖磨破,被泥地磨出汩汩鲜血。
深受感动的徐州人们,将沾染了王陵血肉的的道路命名为“王陵路”,也就是王陵母墓旁边的这条路。
“一剑兴亡决,斯言寄远人。中原谁共逐,天子岂无真。义莫从新主,恩堪断老亲。至今留墓草,如报汉家春。”后世的人们为纪念这位女中豪杰,做下了如此的诗篇。
在如今的徐州市王陵路,“王陵母墓”默默竖立在那里,供后世之人祭拜缅怀。
2000多年过去,如今的她已然成为一种符号,为历朝历代的巾帼英雄一样受人景仰。此等识大体、知大义的女性,值得为后世铭记。
今天的徐州市有一条王陵路,路旁仍然完好地保存着王陵母亲的墓。墓前立有一牌坊,上刻“高风亮节”、“母仪典范”八个大字,墓侧有碑,正面刻有“汉安国侯太傅右丞相王陵母之墓”字样,背面刻有《汉王陵母墓碑记》,为清代徐州状元李蟠所撰,给予了王母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