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代理

2018-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灰灰_5c75

代理定义

这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根据创建代理类的时间点,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代理模式

代理类与委托类有同样的接口(母鸡)代理类主要负责为委托类预处理消息、过滤消息把消息转发给委托类,事后处理消息等等。代理类与委托类通常会存在关联关系,一个代理类的对象与一个委托类的对象关联,代理类对象本身并不真正实现逻辑服务,而是通过调用代理类的相关方法提供特定的服务。代理对象就是提供间接访问对象的方式,在间接方式中代理类会附加多种用途来让这种间接方式提供多种好处。

静态代理

         由程序猿创建或特定工具自动生成源代码,也就是编译时就已经将接口、被代理类、代理类等确定下来在程序运行前,代理类的.class文件就已经编译生成。

    根据上面代理模式的类图,来写一个简单的静态代理的例子。我这儿举一个比较粗糙的例子,假如一个班的同学要向老师交班费,但是都是通过班长把自己的钱转交给老师。这里,班长就是代理学生上交班费,

班长就是学生的代理。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Person接口。这个接口就是学生(被代理类),和班长(代理类)的公共接口,他们都有上交班费的行为。这样,学生上交班费就可以让班长来代理执行。

/**

 *创建Person接口

 *@author Gonjan

 */

public interface Person {

   //上交班费

   void giveMoney();

}

Student类实现Person接口。Student可以具体实施上交班费的动作。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giveMoney() {

      System.out.println(name + "上交班费50元");

    }

}

StudentsProxy类,这个类也实现了Person接口,但是还另外持有一个学生类对象,由于实现了Peson接口,同时持有一个学生对象,那么他可以代理学生类对象执行上交班费(执行giveMoney()方法)行为。

/**

 *学生代理类,也实现了Person接口,保存一个学生实体,这样既可以代理学生产生行为

 *@author Gonjan

 *

 */

public class StudentsProxy implementsPerson{

   //被代理的学生

   Student stu;

   public StudentsProxy(Person stu) {

       //只代理学生对象

       if(stu.getClass() == Student.class) {

           this.stu = (Student)stu;

       }

    }

   //代理上交班费,调用被代理学生的上交班费行为

   public void giveMoney() {

       stu.giveMoney();

    }

}

测试使用:

public class StaticProx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被代理的学生张三,他的班费上交有代理对象monitor(班长)完成

       Person zhangsan = new Student("张三");

       //生成代理对象,并将张三传给代理对象

       Person monitor = new StudentsProxy(zhangsan);

       //班长代理上交班费

       monitor.giveMoney();

    }

}

这里并没有直接通过张三(被代理对象)来执行上交班费的行为,而是通过班长(代理对象)来代理执行了。这就是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最主要的就是有一个公共接口(Person),一个具体的类(Student),一个代理类(StudentsProxy),代理类持有具体类的实例,代为执行具体类实例方法。上面说到,代理模式就是在访问实际对象时引入一定程度的间接性,因为这种间接性,可以附加多种用途。这里的间接性就是指不直接调用实际对象的方法,那么我们在代理过程中就可以加上一些其他用途。就这个例子来说,加入班长在帮张三上交班费之前想要先反映一下张三最近学习有很大进步,通过代理模式很轻松就能办到:

可以看到,只需要在代理类中帮张三上交班费之前,执行其他操作就可以了。这种操作,也是使用代理模式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最直白的就是在Spring中的面向切面编程(AOP),我们能在一个切点之前执行一些操作,在一个切点之后执行一些操作,这个切点就是一个个方法。这些方法所在类肯定就是被代理了,在代理过程中切入了一些其他操作。

动态代理

     代理类在程序运行时创建的代理方式被成为动态代理。 我们上面静态代理的例子中,代理类(studentProxy)是自己定义好的,在程序运行之前就已经编译完成。然而动态代理,代理类并不是在Java代码中定义的,而是在运行时根据我们在Java代码中的“指示”动态生成的。相比于静态代理, 动态代理的优势在于可以很方便的对代理类的函数进行统一的处理,而不用修改每个代理类中的方法。 比如说,想要在每个代理的方法前都加上一个处理方法:

public voidgiveMoney() {

       //调用被代理方法前加入处理方法

       beforeMethod();

       stu.giveMoney();

    }

这里只有一个giveMoney方法,就写一次beforeMethod方法,但是如果除了giveMonney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那就需要写很多次beforeMethod方法,麻烦。那看看下面动态代理如何实现。

详情:

https://www.cnblogs.com/gonjan-blog/p/66856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