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元昊的克星,最后却憋屈而死,从猛将狄青看弱宋的原因
简述
宋朝虽然被人称为‘弱宋’,但是并不缺少名将,如:潘美、曹斌、曹玮、杨业、狄青、王韶、岳飞、韩世忠、吴阶、刘琦、孟珙,等等。
但是这些将军们很少入宰职,也有入宰职的,但是总被文人排挤。狄青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其实这也是‘弱宋’的主要原因。
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有它的历史背景,但是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宋朝没有武将造反,把持朝政。
正文
01崛起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他脸上有刺字。我们读《水浒传》的时候知道,凡是犯人,都会在脸上刺字,比如林冲。我估计,狄青可能也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被刺字。后来当了兵,因为善骑射,作战勇武,当了个小官。
他当时的所在地距离西夏比较近,因此经常有仗打。宋朝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之后,主要的国际矛盾就是西夏。西夏的李元昊是个好战份子,其实本人并没有什么军事天赋,他虽然赢得了几场战争,但是看一下伤亡比例,也都是惨胜。
狄青打仗有个习惯,他喜欢披头散发,带青铜面具,骑着快马在敌军中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无人敢当。有些西夏兵,看到他这幅打扮,就直接吓尿了。
狄青四年间和西夏打过25场战争,破贼城,建新城,立功无数。
经过别人的推荐,他认识了范仲淹、韩琦。范仲淹对狄青非常看中,鼓励他读书。经过十余年征战,军功累计,擢升枢密副使。
02平定侬智高
侬智高是广西蛮族,因为一些个人恩怨,和大宋结了仇怨,于是起兵造反。攻势比较猛烈,很快占据了广西全境,并发兵围了广州。
原来的安抚使杨畋出师无功,久攻不克。狄青请缨,前往广州平叛。狄青到任以后,开始整顿军纪,他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
有一将军名叫陈曙,不听号令,私自带兵八千出战,在昆仑关被击溃。狄青听了以后,在第二天清晨升堂议事,将陈曙等三十余人不听话的,全部砍头示众,这才稳定军心。
经过周密的部署,狄青在归仁铺打败侬智高的部队,斩首数千级,俘虏五百余人,追击敌人五十里,并擒获侬建中、侬智中,等高级头目五十七人。释放壮丁七千二百人。
经此一战,狄青的威望达到了顶峰。文官集团开始形成了排挤他的小团体。
03排挤
狄青的声望越来越高,遭到了朝廷文官的排挤。有一次,狄青的家里着火了,文官集团便制造谣言,说他家里金光满院,有王者之气。
又有一次,狄青家里有喜事请客,满院子都挂满了灯笼,昼夜不息。文官集团便制造谣言,说他家里有怪光,奇怪的很。
狄青家里看门的狗,也被别人说成是长了角的神兽。所有的流言蜚语都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有大臣建议皇上,撤销狄青枢密副使的官职,皇上没有答应。
嘉祐年间,京师发洪水,狄青的家被淹,举家搬到大相国寺去住,被别人告发,狄青被罢官,贬谪陈州。第二年,因脸上长毒疮,加上多年的憋屈,含泪而死。
总结
在宋朝,一个将军打了一场胜仗,还没有一个文人写一篇文章闹的动静大。韩琦曾说:“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狄青的悲哀是一种制度使然,以后还有名将走上他的厄运。
神宗年间,因为要打仗,人们才想起来这位将军,神宗命人取出狄青的画像,并亲自写祭文,派人送到他的老家祭祀。
参考文献《宋史·狄青列传》
喜欢的同学加关注,您的关注才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历史萍说>,专注历史领域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