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

运用比较触摸诗歌

2020-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凉月西风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从微观上来讲,它的特殊在于词性的变异,语序的倒错,句型的变化,语随意成;从宏观上来讲,它的特殊在于不过分拘泥于语法逻辑,而讲究语言的传神达意,追求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浓缩。

诗歌是美的,可是美的传递方式是熏染而不是解析,诗歌的创作是将无形之物化为有形之物,可是诗歌的鉴赏评点则是通过有形之物探究无形之情。那么怎么更好的熏染学生,怎么更好的通过有形之物探究无形之情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与原诗作的比较中品味语言、结构和意境,触摸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懂得诗要讲究用词美、音律美。

品味结构,在改写的比较中,学生轻松地品味到了诗歌要讲究结构美。

品读意境,通过改写,学生轻轻松松的就懂得了,诗歌的韵味尽在这含蓄的意境中。

是啊,学习诗歌学生看是没有出声读书,但是这是实实在在的“读诗”,这是对诗的一种再创造,是情感升华后对诗的再演绎,完全能达到“真境逼而神境生”的目的。尽管没有过多语言的解释和阐述,学生却能理解到诗歌的美妙之处,这足以让学生浸泡在诗歌语言的陈酿之中,慢慢浸润,慢慢吸收。这样的教学引导可谓匠心独具,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如果说诗歌的创作讲究一种意境,那么运用比较学习诗歌,何尝不是为了追求一种诗意的氛围呢?

一点收获:运用比较法学习诗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与原诗作的比较中品味语言、结构和意境,触摸作者的情感。在比较中,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慢慢体会了诗歌的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