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笔记1
个人知识库和信息库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需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快捷地找到,随时随地地拿来运用。这就需要在将大量的信息经过简单的收集之后,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建立一个系统方便的体系。
将散乱在各处的信息完整地全都存入印象笔记中,例如手机的短信、通讯录,个人邮箱中的邮件,微信、微博上的碎片信息,博客、论坛中感兴趣的帖子等,全部都可以存入其中,还有脑中即刻闪现的灵感,以及读书过程中的记录。
将存储在收集箱内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类别分别归纳整理,按照一定的主题分类,对其进行加工,转化为以各种主题类别的系统信息,方便我们查询、归纳、运用。
在对信息进行分类时,许多人易犯的毛病就是:一定要先把分类完美地建立起来,然后再将各种信息按照类别放入其中。这样做虽然在日后归纳信息时会方便一些,但是却加大了前期的工作量,大部分人因为无法构建出系统合理的完整体系,而将知识信息库的建立搁置了。依旧任由杂乱无章的信息四下散乱,大脑中依旧一片混沌,只是无法系统化,更别谈运用自如了。
因此,在分类时不要追求完美,信息在变化,我们的分类也是随着生活逐渐建立的,有时候到了一定程度才发现之前的建立不实用,但在尚未知晓之前,这样的分类或许才是当时最适合的。比如在最初的时候可以只设置三个大分类:正在进行——已经结束——信息收集。当遇到需要长期进行的任务,可以单独列出一个主题分类,独立整理。我们可以将分类简单地设置为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大类。在生活中又包括健康、烹饪、阅读等,学习就更多了,各种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单独设置笔记本,保存收集到的资料,学习笔记等。娱乐又可以分为旅游、电影、聚会等一些类别。随着时间和信息量、生活的丰富性随时调整,让信息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追着信息跑。
另外当分类无法满足时,标签作为一个很好很实用的分类工具,就派上了大用场。一条笔记可能同时包含了多个类别,这样既可以按照大类区分,又可以符合一些特殊的类别,找起来就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