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叶圣陶大师学写作|每周读本书
当简书上关于写作的文章被频繁推荐至首页时,当各类写作课包围着我们时,当人们开始憧憬一字千金,靠自媒体写作为生时,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渐渐地偏离了我们写作的初衷。人们开始为了牟利而写作,为了吸睛而写作,为了写作而写作。
当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声时,当公众号写作仅仅是为了粉丝和收入时,当人人都可以写作时,我告诫自己要开始警惕,我告诉自己写作并不是这样的。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里谈到:“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了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而又无益的事。”
写作应该是一种求诚的表达,而不是为了写而写。
《怎样写作》是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前半叶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关于写作的文章专集,共汇集了叶先生关于写作的一些心得与诀窍。由于这些文章的写作对象主要是中学生与语文教师,以及写作的年代距离现在有一段时间,因此存在一些争议和缺憾(更推荐叶圣陶、夏丏尊写作的《文心》)。但是我认为书中叶圣陶先生关于写作的一些理念与方法仍就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一、有所写才写
胡适对于文章的成功程度有过这样一段话:“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文学”。写作与说话其实是一样的目的,都是有所表达,只不过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很多时候往往是为了写而写,我们的写作往往是限定写作或者命题写作。勉强去写,这是一件无聊而又痛苦的事,而且写作是一个求诚的过程。往深了说,文字里是应能亲切而真实感受到的情感思想,是写作之人发自内心的表达。勉强得来的写作往往是臆断的表达与肤浅的感受。虚伪,浮夸的文字是与求诚的原则是相反的,有些公众号为了渲染情感,采用浮夸的文字与表达,借以达成某种目的,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写作就是要诚实的,写出自己的话。
二、写作之前
动笔之前是需要做点准备工作的,并不是拿起笔来就写。叶先生提到了三点——精密观察,推理判断和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首先,写作之前要对生活和身边的事物精密观察。写作是来源于生活之中,生活就是写作的原料。如果没有对于生活的观察与留心,就会缺少写作的原料。缺少原料的写作往往是思绪匮乏,也是难以下笔的,写出来的东西也是言之所虚。写作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切而正确,这就必须要从整个生活的观察中去下功夫。
其次,养成推理判断的习惯对于写作的准备功夫是十分必要的。写出来的东西缺乏逻辑与事理,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负责的。叶先生提了两点——归纳和演绎。归纳是指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演绎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从服从该认识的已知部分推断出事物的未知部分。这两个词相信多数人在大学或研究生课程中都有所涉及,但是归纳演绎法对于逻辑与写作的作用绝不简单。
最后是要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语言习惯,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错不到哪儿去。何为正确的语言习惯?“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就跟说话一样,说出来的话要和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一致。我想表达某个想法或意思,但是当我用语言说出来,却被别人理解为其他的意思,那就是不正确的语言习惯。意思和内容必须凭借语言进行表达和传递,语言习惯正确了,真正做到表里如一,才能正确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圆球理论
叶先生对文章框架与组织举了这样一个比喻,我称之为圆球理论。“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必密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圆球。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为着中心而存在。”
起初我对于这个比喻并不在意,后来在研究生的英语写作课上,听老师讲解英语作文的写作,发现一篇优秀的英语文章也是应该符合一个中心,各个部分也围绕着中心进行展开,密合无间。圆球比喻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比照文章进行逐步审查,检查每个材料对于符合主旨,加以裁剪,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更有层次。
四、谈文章的修改
修改文章其实修改思想,要它更正确,更完美。修改的最终目标是看文字有没有充分确切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写一篇文章,读上几遍,然后不断修改,这是写作的好习惯。凡是写东西写得比较好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当时刚参加工作的我对于自己写的东西没有检查的习惯,写出来的东西惨不忍睹。后来强迫自己任何文字写完之后先读三遍,凡是念不通畅的地方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刚开始是看,发现看总是容易潜意识跳字,把错误的地方从眼皮底下放跑了。后来改成了念文章,一路念下来,疏忽的地方自然就能发现。我们普通人难免有些不好的语言习惯,难以做到写出来的文字一字不易。所以修改的时候多检查一番,如有发现就可以及时改掉。
写作与说话、唱歌一样,都是表达的方式之一。写作只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把我们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写作的进步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打小学习语文也是,都是长期的积累过程。我所理解的写作,就是尽力体验更丰富、更宽广的人生,用恰当诚实的文字记录真实的生活,整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