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关中,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进入腊月就能感受到年味了,我常常期盼着年的到来,心里倒数着日子,因为过年能穿新衣服,吃美食,还能和大人们一起出门四处游玩。
那时的年绝对是一种快乐符号,腊月中旬,父母就着手购置年货。布料、年画、蔬菜、肉类、糖果、瓜子、核桃、柿子饼等等,这些都是必买的。在那个年代,只有到了过年乡亲们才会进行这样一次大采购。
对于孩子们来说,到镇上或是县城购年货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一来可以玩耍,看看外面的世界,二来也可以美美过上一回嘴瘾,吃家乡的美味——热腾腾的时辰包子、醪糟鸡蛋汤、油糕、荞面活络、油泼扯面等,还有凉粉、凉皮、牛舌头烧饼等等……
我们家常常是腊月二十三开始打扫房屋,父母把家里能搬动的物品都搬到前、后院,我和姐姐哥哥帮着干点零碎活。将屋子里过去一年沉积的灰尘一扫而光、常用的桌椅、柜子、梳妆台上的物品都被抹洗的干干净净。冬日里的阳光照在后院的墙上,靠着墙晒太阳、聊天。
那时过年着实是累了父母,因为家里孩子多,吃饭的嘴就多了。过了腊月二十五直到除夕夜,父母就陆续开始为年上蒸馍、蒸包子、搭油锅、包饺子……家乡人给亲戚拜年都是拿着各式各样的花馍上门的,一般家里就蒸馍一项就得花上三天的功夫。常常是我们都睡过一觉醒来,父母还在厨房里熬夜忙碌着,赶在除夕夜来临之前,将所有伙食准备好。
母亲会亲手给我们姐弟每人做一身过年穿的新衣服和一双新棉鞋,站在缝纫机旁焦急等待母亲做好衣服的场景依然记忆深刻。母亲总是会为我做一双特别漂亮的“八眼窝窝”,家乡人把这种用手工做的棉鞋称为“窝窝”,用浆糊把多层布料粘贴后,再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纳成鞋底,“窝窝”的面是用夹裹着厚厚棉花的布料做成的,穿上后感觉特别暖和。“八眼窝窝”则比一般的“窝窝”多了八个可以用来穿鞋带的“眼”,做工更为讲究。父亲则会在年跟前给我们买一顶鸭舌帽,这样一来,我的全身全是新的了,心里自然乐开了花。
在除夕下午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打扫屋前屋后卫生、贴春联、在大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然后放鞭炮。除夕夜里一家人围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吃饺子,享受着年带给我们的快乐。当农历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村道里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光彩夺目的烟花照亮了村庄的夜空,新的一年在人们的美好期盼和祝愿中如约而至!
大年初一早晨不等天明,村子里便有人开始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炮声此起彼伏,我和哥哥们就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新鞋,开始在村子周围到处游玩。男孩子们放鞭炮,女孩子们玩游戏,整个村道都是穿着新衣服互相拜年的人们。
正月里,人们彻底放下农活,拜大年、走亲戚。乡村小道、柏油马路上到处都是步行或是骑着自行车出门拜年的人们,他们带着礼品和祝愿,互增感情,快乐在十里八乡传递开来,热闹的年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后才算结束。
那份对年的美好回忆又重回脑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个个带着笑容的脸庞,乡亲们相聚在村道里讨论着今年的收成和来年的生活愿景,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围在大人们身边跑来跑去,每个人都是带着热情和真挚的祝愿去亲戚家拜年,走在被厚厚积雪覆盖的田间小路上不时发出“咯吱咯吱”声,各家各户都在享受美食带来的满足和快乐……这一幕幕情景都让人留恋往返。
“年过得好!”这是儿时过年父辈们常用的问候语。是的,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也该好好歇息一下,享受这份该有的快乐和美好。
那时的年意味着一种童趣,代表着家的温暖和对美好生活最强烈的感受,时光易逝,那份关于年的美好记忆却永远无法被我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