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性
口腔起了个大包。
疼得很。
最近有点太焦虑了,烧心。
定投了一个基金,半年了,医药板块的,每天10块。
一年才2000左右,小虾米,不过没关系,我不指望靠着它挣大钱。
我只是在验证这个定投模型,验证它的回报率。
为什么选这个板块?
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医药股是个风口,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
定投的理论模型是:
收益率涨了20%,收割20%;
跌了20%,也无所谓,追加20%的投资就是了。
理论上,一年应该有15%左右的利润。
当然,我还在验证阶段。
耐性慢慢投着,可能需要个两三年,不过无所谓,等着就是了。
最近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张德佳,培训师,家庭系统排列方向。
当初和懂懂那批人,都是深圳圈的。
当年的深圳圈,现在都混成了大佬,比如说砖家,杨文剑。
我一直觉得世界是分两层的,一层在地上,一层在地下。
地上是日常的生活圈,按照常规在走,社会约定俗成的方式在运转,是现象。
每个人都在过地上的生活。
地下是一个心理圈,微妙得很,是地上一切的起源,是本质,是手表的机芯。
所有人都熟悉地上的生活,只需要用眼睛看,而很少人了解地下的面貌,因为要具备足够的心智和知识储备。
写作者在智力上,都能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但写作时,却分为两种。
一种是写地上,引导读者看地下,比如说懂懂这是很高的境界,佛,说,家常事。这样的人,即使心在世外,身在红尘也毫无违和感。
一种是写地下,只会写地下,因为他的眼睛看得是地下。需要智力对等的人,才能对对接信息。他的地下跟地上阻断了,即使他们有连接点,但写作者能在两种世界贯通的极少。或者其实,他已经在意识上跟世俗生活,保持距离。比如说,张德佳。
我是属于后者。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事。
人,确实需要独处,但也需要烟火气,需要跟这个世界产生联系。
跟世俗保持距离的人,其实内心不接受。
不接受众生的苦,不接受命运。
因为目不忍视,而不视。
能直视这些,而不受心理压力的人,因为懂得地上的因缘,明白某种必然性,更能坦然接受,知道各有各的位置。
我应该向前者发展。
游戏,人间~
很长时间里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从事什么职业。
人是浮的,定不下来。
古人十五有志于学,我26了,哈~
不过古人五十已经算是高手,现代人已经能活到九十多。
这样一算,也不算晚。
曾国藩三十才立志做圣人。
什么事都不怕晚,立定心意,日日用功就是了。
我想做三件事:
一是,立志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为己任。
二是修德,三省吾身,渐趋圣人。
三是成为一个写手,写到死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