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旅行·在路上

95岁叶嘉莹再捐1711万:人生的高级形态,不再是为自己而活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12人  三三的灵魂小店

01

讲叶嘉莹先生之前,三三想讲讲在书展上遇到的一个老人。

当时我在旧书区转悠,白菜价,十块一本。

淘一本好书,就如同沙里淘金。

我运气不错,找到了一套水浒传。

这时候,一个60岁模样的人走过来,说:小朋友,你能不能把这本书让给我啊?

找这本书花了我很长时间,而且我打算拿来送人的,就没同意。

于是他开启了阴魂不散模式,一直跟在我后面转悠。

开始胡缠蛮搅,跟我说:我退休一个人很孤单的,已经没多少日子可活了,你们年轻人什么时候看书都不晚的......(原话大意如此)

他持续不断卖惨,旁边凑了几个人过来围观。

遇到这样的人,算我倒霉,干脆给他。

就他这身体,活蹦乱跳三十年都绰绰有余吧!

活到这把年纪了,却还像孩子一样,光想着自己,真的很讨厌。

02

我们说回叶嘉莹先生。

95岁高龄的叶嘉莹,再次给南开大学捐1711万,设立“迦陵基金”,支持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

加上2018年捐赠的1857万元,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

我从大一起接触古典诗词,就听说了叶嘉莹先生的事迹。

她出生书香世家,三四岁就跟着父母背诵诗词、识字。

后来她师从诗词名家顾随教授,深得其赏识。

1948年,她随丈夫迁居台湾,任教于台湾大学。

此后,她的人生就开挂了。

60年代,她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此后,更是出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2016年3月,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她被公认是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影响力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1989年退休后,她还每年花一个学期的时间,在国内讲学。

她倾心于古典文学,为古典文学的传播立下汗马功劳。

晚年的她,生活节俭,却将毕生所得用来支持古典文化研究。

很是令人敬佩。

她的人生境界,和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老人,实在有云泥之别。

03

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

从低到高共分为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

第一层:生理需求,食物、水、睡眠等维持人类生理机能的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

第三层:爱和归属,友情、亲情、爱情等。

第四层:尊重的需求,人们要自尊,也需要社会地位,受人尊重。

第五层:自我实现,指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

只有前面一个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了,下一个层次的需求才会凸显。

这样讲太抽象了,我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

原始人生产力低下,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和野兽搏斗。

满足生理需求,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在这种情况下,自身安全尚且不顾,更别提后面几层的需求了。

例子二:

战争动乱的年代,人们的安全需求饱受挑战。

生理需求满足,暂时死不了,但是人们没有安全感。

人们主要集中精力解决安全问题。

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例子三:

有些生意人,喜欢衣锦还乡。

风风光光,让所有人羡慕和尊重。

对于他们,前三层的需求都满足了。

而他们迫切需要别人的认可,以满足尊重的需求。

04

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老人,通过卖惨来博同情。

可以看出他极度缺乏安全感,仅仅是满足了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第二层次的安全需求急需满足。

而叶嘉莹先生,享誉全球,已然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层次。

而她的自我实现,立足于古典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

研究诗词、传播诗词、设立研究基金,并不是为了自身,却也达到功成名就的效果。

人都是有需求的动物,无可非议。

但是,同是有需求的人,既可以像那个老人一样卖惨博同情,也可以像叶嘉莹先生一样,为古典文学做出巨大贡献。

这说明什么?

说明需求是可以转化的。

不是强行让世界满足你的需求。

而是说,我有这个需要了,我就开始努力做事,为世界贡献价值。

贡献出去的价值,有一些回馈。

而这种回馈,恰好可以满足我的需求,成就了我。

甘地、特蕾莎修女、雷锋,无一不是如此。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生命形态更加高级。

第一步就是舍弃小我,能从大我的角度出发。

能站在别人角度,为对方创造价值。

价值交换是对等的。

你为世界贡献几分,才能收获到几分。

- End -

撰稿|三三

排版|三三

图|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