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印象:(二)我心中的凤凰

从吉首市的西口汽车站坐车至凤凰古城,路程只需两小时左右。
百度百科称古城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历经百年沧桑的小城,仍保存很完整。历来享有的说法是“北平遥,南凤凰”。
平遥我没去过,南面的凤凰也是第一次来。
为什么会选择这里,起源也很简单,某一次南下的火车上,眼前飘过一小段并不完整的古城图景,其实并不知道那是不是“凤凰”,只觉得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景更加令人神往。
于是,便心中惦念,幻想着哪一天能够真正置身于其中,感受一下百年的历史沧桑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次出来其实心情并不十分欢快,甚至出门前一天还因为一周前辞掉的工作感到沮丧。
坐在汽车里,幻想着那座越来越近的古城,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坐落在山坳里,经过蜿蜒的一段长长山路后,出现豁然开朗的景区大门,正这么想着,思绪被手里的电话打扰,接起:“您好,我是XX公司,您前两天来我们公司面试……” 伴随着车里的嘈杂,电话那头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声音里,我了解到,是自己心仪许久的公司,在询问完比较关心的问题后我答:“后天,没有问题,麻烦您把offer发我下”。
挂断电话,幻想里的古城已被这通电话挤了出去,却在瞬间对于一些事情有了新的看法,当心情并不美好的时候,出门走走,或许真的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
车子很快到达终点,许是作为多年来的旅游城市,车与车之间的衔接已是非常方便,下了班车还未出站,就有公交人员将游客引至景区所在的1路公交线路上。
当然是可以选择出站打车的,但总觉得到一个城市,不坐坐公交,不走走城市的路,那便不能真正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所以每到一个城市,公交与溜大街这两样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原想着公交下来该是幻想中景区大门了,没想到,还是一副城市模样。周围商业林立,若不是一些广告牌上标示着“凤凰”,实不敢相信已经踏足于这座城市。问了周围的人,答案也仅仅是穿过眼前的这条巷子,就完全可以到达目的地。
站在这里,眼前的景象已完全打破了脑中对于古城的幻想,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里藏着一座百年古城,这城又能“古”到什么程度?自然是经过人为修葺,保存了“古”的样貌,却没了“古”的灵气吧。

然而终究还是走进来了,站在高台之上,看着眼前喷水池里的“凤凰”与跟随着音乐跳着广场舞的人们,心中又不免感慨。日子该怎样过才算是过到了心中所想,现在这个时点该是所有人都在为钱财忙碌的时点,却也有人能够悠然而行于这座古城里。可见,过什么样的生活,或许还是取决于自身吧。
古城已不再收取门票。这是昨天同游“德夯苗寨”的情侣女孩提供的消息,在她讲述的她如何帮助前来“凤凰”游玩的朋友走小路逃票的经历中,我只记住了一句“不收门票”这句。
由主要路口一路向前,看着眼前那条长长的巷子,心里却想着“沈从文故居”作为一个还算爱写字的人来说,来到这里,其他的都可以粗略一看,唯独“文人故居”,是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导航显示偏离位置,随后调整方向,从左边通道穿过,正看见当地生活的村民,还在用原始的洗衣方式,拿着棒槌敲打着手里的衣物,这种方式,我只在电视剧里见过,觉得还蛮新奇。但随即想想空气中的寒冷,和那一起一落的一双双手,又觉新奇中透着的丝丝凉意,仿佛已经由她们的手传入了,始终不愿接触寒冷而躲在口袋里自己的这双手。
绕过两条巷子“文人故居”总算出现在眼前,并不大的门面前,慵懒的站着的工作人员。我扫了外墙的二维码付了票钱,走近院子,站在天井处,环顾四周。
院子并不大,似一眼便望到了头,除了门口的工作人员,院子里已再无其他人。偶尔进来一两个女孩子,并不驻足,几分钟后就已离去。

我一间间屋子走过,看着那些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文集、看着那间拥有着前门和后门的卧室、看着那张写下让人记忆深刻的《边城》、《湘行散记》等著作的书桌。
想象着在许多年以前,沈老先生也还是个小孩子,他从这所房子里出生,也曾在幼年奔跑于这座院落的房前屋后,也许他也如我一样站在院子的天井处,观望过四角以外的天空,对未来有过无限的展望,短短几十年后,或许另外一个时空里还回荡着他的声音,而这个时空里,则唯有遗稿、遗墨与一些遗物留存于此,他的一切还在继续发挥着余热,他,却早已和这些东西无关。
走出院落,漫无目的的穿行于一条条小巷子里,看着稍显冷清的两侧店铺,这个季节,果然不是一个热闹的季节。这时候应是商家不喜欢的,于我到很是合意,热闹拥挤的人群早已厌倦,能够享受这样的清静到真是难得呢。

走过靠近河岸的小巷,两只鹅的叫声吸引着我一点点靠近,看着它们站着的小小容身之地,高昂着小小的脑袋,伸着脖子扑腾翅膀兴奋的样子,像是还猜不透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而我却在它们兴奋的声音里听出了凄婉哀怨之歌。可又能怎么样呢?无论如何,它们现在是真的开心呢。
在一条满是提示的“江边有房”的小巷子里,我知道,这里的终点即将到达,站在桥上看着眼前的景致,虽说来的时候略带失望,但真正走近,依然觉得并不虚此行。如若晚上,这里该是另一番景色,不过所有事情总不需那么完美,已亲眼见过白天,夜景留给那些只喜欢夜景的人好了。

出景区的路上,比来时走的更慢了,想象着这里我已来过,这是第一次来,或许也是最后一次,我必悠然欣赏这里的一切,并将这里存储在我的记忆里,又一次路过工艺品的小店铺,漠然走进。多半圈下来,手饰、玩具不感兴趣,唯独一支铅笔吸引着我驻足。
“凤凰”这个地方,我踏着历史的足迹,文人的记忆而来,但,注定又在参不透个中机密而走。
也许手中握着的这支笔,永远写不出《边城》;也许愚钝的思维里,永远不能将无知变为无所不知;也许心中的“凤凰”,永远也不能飞起来。
可至今日,回想到火车上看到的那一幕古城图景,我还是来了,尽管依然不确定那一幕是不是“凤凰”,可又有什么关系,姑且当作我心中的“凤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