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那抱琵琶
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其中前一句大多理解为:“我俩急忙把船划过去邀请弹琵琶的相见”。对不,当然对,不过不够全面,因为遗漏了其中的一个主要信息,那就是:琵琶女是个过气的私妓,以俗话说就是个“河船女”。所谓河船女,就是“营业场所”设在船上,昼夜离不开船,在船上“上班”,吃住睡觉也都在船上。
为什么不找一个脚踏实地的地界儿为门面呢,也免得四处飘荡?其实呢,水旱两路,各有各的好。首先申明一点:在中国古代,江海湖泊比现在多多了,乃至于水路交通比旱路还要发达和方便。词语谓之“水陆”而非“陆水”就说明了这一点,诸如“水陆道场”“水陆码头”“水陆毕陈(水里产的和陆地产的珍稀菜肴)”等等——故而,以船为家就成了一些渔家或特殊职业者的一种选择。其次,因为水上交通便捷的缘故,码头就成了商品集散地和富庶地界儿,就跟现在的沿海城市一样。如此一来,哪里钱多人傻,我就速去哪里,有条船儿岂不方便之至?打个不太合适的比方,在农村你还能看到乞丐吗?看不到吧,都集中在城市了,城市人钱多,讨要起来效率高多了嘛。
中国古代的妓女分两大类:官妓和私妓。官妓是古代供奉官员的妓女。唐、宋时官场应酬会宴,有官妓侍候。唐玄宗曾下诏规定:“五品已上正员清官、诸道节度使及太守等。并听当家畜丝竹,以展欢娱。”唐中宗时,依据官员品级对蓄养家妓规模作过规定:“三品已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已上,女乐不过三人。”明代官妓隶属教坊司,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废官妓制。官妓都不是单有姿色,所有官妓为了迎合文官们的需要,都会诗书琴画等。没有上述官妓身份的呢,那就是私妓了。私妓里的一大部分都是从官妓“退役”下来的。
按说吧,做官妓是一种来钱很快的职业,一二十年过去,攒够“退役”后的生活费用没问题,问题是,这种人往往花钱如流水,开销很大,久之就成了习惯,等到人老珠黄,没来钱的路子了,可大手大脚的习惯还在。如此一来,生活就悲催了。琵琶女就属于这种。宋代最著名的妓女李师师也属于这种,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称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今杭州),寄居西湖葛岭,曾操旧业为生。宋人刘子翚《汴京记事》中有诗云:“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说的是李师师垂老之年流落洞庭湖、湘水一带。虽然还能歌善舞,但青春年华已逝,面容显得黯然无色了。杜十娘倒是个过日子的主儿,攒了不少钱财,可惜遇人不淑,不惜抱着百宝箱纵身一跳,嘛也没了,说到底还是来时快去时也快。试想杜十娘倘然不死的话,你说是不是还得重操旧业? 再回到琵琶女那,“老大嫁作商人妇”,为啥要嫁个商人呢?在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相当卑微的。不为啥,就为花钱趁手点呗。可问题是,商人也只是比一般职业来钱方便点多点,可也抵不住你这花钱的窟窿大呀。没办法,只有再操老行当,聊补无米之炊。《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写商人乔俊行船时,因风阻,连泊三日,瞧见邻船上有一美妇,心甚爱之,遂花一千贯钱买为妾。也就是说琵琶女大约也就是这样成为茶商妻子的。
多亏了那抱琵琶和娴熟的演奏技艺,否则的话,琵琶女的晚年会更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