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少妇妻子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怎样炼成的?

2017-02-07  本文已影响1188人  冷眼观史

近日,缉毒英雄甘科伟同志的葬礼现场,让很多网友瞬间泪奔:

甘科伟同志生前是广西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民警,前段时间因连日工作奔波劳累,突发脑溢血而去世,年仅37岁。

让所有人感动和唏嘘的是,除了甘科伟同志的遗像,他的亲属、生前战友等人,全部都打了厚厚的马赛克,可见缉毒事业的严峻和伟大。

而说到禁毒,民族英雄林则徐肯定是每一个国人最熟悉的人物: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时任两广总督、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将收缴的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林大人的壮举,引发了国人禁毒和反抗外来侵略的热潮。不过,这在教科书中也就半页纸的篇幅。那么,林则徐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走到民族英雄巅峰的这一步呢?


贫寒家子 幼年即通事理

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一户书香门第。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侯官当地的教书先生,在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私塾。林则徐的母亲陈帙,则是闽县岁贡生陈圣灵的第五个女儿。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了包括次子林则徐在内的三子八女,共十一名子女。

由于林则徐家里人口众多,虽然父亲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僧多粥少,有时候甚至连三餐都无以为继。

为了缓解家里的窘境,林则徐的母亲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门手艺,来帮忙贴补家计,还将剪纸的手艺传给女儿,才能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对于幼时家境的寒苦,林则徐后来在《先妣事略》一文中回忆道:“逾年,家君入学,旋食廪饩。此后馆谷虽稍充,而食指渐繁,贫如故。先妣工针凿,又善翦彩为草木之花。大者成树,其小至于一茎一叶,皆濯濯有生意。岁可易钱数十缗,遂资其值,以佐家计。不孝姊妹八人,皆以先慈之教,备传其妙。不孝幼随家君之塾,每夕归,则敝庐四壁,短几一檠,读书于斯,女红亦于斯。不孝夜分就寝,而先妣率诸姊妹勤于所事,往往漏尽鸡呜尚未假寝。其他困苦之状,类非恒情所能堪者。不孝见而愀然,请代执劳苦或推让饮食,辄正色曰:‘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

小小年纪的林公想着为父母分担劳务,或者推让吃喝之类,母亲陈帙就以“男儿当志在四方,苦学成才”来勉励他,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过,林则徐虽然不用代劳家计,但他每天到私塾之前,都会先把母亲姊妹做好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


慈父早教 少年已非寻常

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4岁的林则徐就被父亲林宾日带到私塾,教书时便将他抱在膝上,一同听学,教他认字读书。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7岁的林则徐已经熟悉了各种文体,比他的同龄人要早慧很多。

看到林则徐家一直贫穷,有人曾劝说林则徐父母,让林则徐放弃学业,学门手艺改善生活,但父亲林宾日不许,他认为儿子林则徐日后必能有所作为。

林则徐也非常体谅父母的辛苦,学习特别上进,少年时便写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让人非常震惊。


专心向学 中举成家重庆

嘉庆元年(1796年),当地孔庙召童生担任佾生,12岁的林则徐经过一轮选拔后,成功当选佾生。

后来,林则徐入读福州鳌峰书院,当时书院的主讲人是敢于蔑视和珅、刚直不阿的教育家郑光策。

在郑光策的指导下,林则徐专心向学,写出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

福建侯官籍进士、河南永城县知县郑大模,在一次回家乡时遇到青年林则徐,对他的文思敏捷大为赞赏,认为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的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

就在揭晓成绩的那一天,林则徐正式迎娶郑淑卿为妻,郑淑卿正是郑大模的长女!

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嫁给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


入幕张府 两次会试不中

嘉庆九年(1804年)年底,林则徐离开家人,前往京师(今北京)参加会试,但名落孙山。回乡后,林则徐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等待下一次的会试。

嘉庆十一年(1806年),22岁的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

林则徐在任内工作认真负责,他的人品和才华得到了时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并将他招为巡抚府的幕僚。

45岁的张师诚是乾隆五十五年(1789年)的进士,几经宦海浮沉,从政经验丰富,林则徐在他身边学到了很多公事上的知识和权术。

嘉庆十四年(1809年),张师诚带着林则徐一起镇压海盗蔡牵。事后,张师诚对林则徐赞不绝口:“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

林则徐又在这一年去京师参加第二次会试,但仍是落第,回到福建继续留在张师诚府里当幕僚。

同年年底,张师诚推荐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为乐正书院主持,林家的经济状况得以改观。


翰林五载 清苦结交挚友

嘉庆十六年(1811年),27岁的林则徐赴京师参加第三次会考,终于以殿试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

嘉庆十八年(1813年),29岁的林则徐进入翰林院庶常馆任庶吉士。

嘉庆十九年(1814年),30岁的林则徐加入了由地位不高的京官组成的宣南诗社,结交了黄爵滋、龚自珍、魏源等人,林则徐逐渐成为他们的领袖。

林则徐在翰林院度过5年,虽然被派往不同地方工作,但仍是微不足道的小京官。在此期间,林则徐的4名子女相继出生。

这时,二百两银年俸根本不足以应付家庭开支。林则徐只好抽空在书塾教书,或着寄卖自己的书法作品来补贴家用。


为官刚毅 愤而辞官回乡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32岁的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前往江西南昌担任考官。

父亲林宾日得知后,因感怀自己过去的经历,特地致信林则徐,要儿子慎选人才。

林则徐此后多次担任考官,期间工作均公正严肃,在士人之间博得良好的名声。

林则徐后来回忆自己的考官工作,如此写道:“则徐典试江西,府君自以踲于场屋,倍知科名之难,屡谕衡文当慎之又慎。已荐之卷,首场三艺当通阅到底,遂篇分评;未荐之卷,亦必逐卷有朱笔批点”。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36岁的林则徐担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修海塘,兴水利。

当时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博尔济吉特·琦善办事不力,引发了大水灾,林则徐不惧琦善乃满洲贵族的背景,向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直奏琦善的无能。

林则徐为官清廉,不畏权势,导致同僚的猜忌、冷嘲热讽,他也因此对官场心生厌倦。

道光元年(1821年),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病危,林则徐遂以照顅父亲为由辞官回乡。

途中,妻子郑淑卿在船上诞下三女林普晴。

返回福州时,林则徐发现,父亲林宾日已病愈。


复职实干 成江苏林青天

林则徐辞官的决定,受到他的父母林宾日陈帙夫妇,和乡亲父老的极为反对,林则徐也感觉在家乡没有合适的求生技能,只好不情不愿地再涉官场。

道光二年(1822年),经林则徐的主师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房师侍读学士沈维鐈等人的斡旋,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也认识到林则徐的政绩卓越,特地召见夸赏他,破格起复林则徐。

林则徐先是被授淮海道,还没来得及赴任,又被任命为浙江盐运使。

道光三年(1823年),39岁的林则徐转任江苏按察使,在任期间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治狱严明。

短短四个月内,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了十之八九,被时人称颂为“林青天”。

道光四年(1824年),40岁的林则徐署江苏布政使。是年江苏发生大水灾,社会动荡不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

江苏巡抚韩文琦担心发生民变,力主用兵镇压,林则徐则极力反对,他乘船前往灾变地区,赈济灾民,平息民愤,社会秩序很快得到恢复。


父母继亡 返乡丁忧六载

道光四年(1824年),林则徐56岁的母亲陈帙去世,林则徐丁母忧,道光帝命林则徐赴南河督修高家堰堤工程,工程结束后返回原籍。

道光七年(1827年),43岁的林则徐被任命为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个月即调任江宁布政使

在等待交接期间,陕南略阳一带发生水灾,林则徐就留陕暂理原职,紧急赴略阳察看灾情,安置受灾百姓,同时还参与了县城移建事宜。

同年林则徐79岁的父亲林宾日去世,林则徐再次返乡丁父忧。


戮力治黄 主政地方有力

道光十年(1830年)六月,46岁的林则徐被任命为湖北布政使,后又陆续改任河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1831年),47岁的林则徐擢升河东河道总督,林则徐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经常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尽心尽力。

道光十二年(1832年),48岁的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此后5年,林则徐对江苏的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等各方面都成效卓著。

林则徐非常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认为:“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

针对江苏官场,林则徐又提出:“察吏莫先於自察,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於心,然后能以验群吏之尽心与否。如大吏之心先未贯彻,何从察其情伪?臣惟持此不敢不尽之心,事事与僚属求实际。”由于成绩突出,他还受到道光帝的嘉许。

道光十七年(1837年),53岁的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当时湖北每到夏季,总要发生水灾,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重大贡献。


力主禁烟 终成民族英雄

道光十八年(1838年),时为鸿胪寺卿的黄爵滋力主严禁鸦片,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认为“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痛斥驰禁论不能“堵塞漏卮”的危害,提出了“必先重治吸食”的主张。

湖广总督林则徐对黄爵滋的奏疏极力推崇,连上奏疏请用重典:“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道光帝读后深为所动,立即传林则徐入觐,召对十九次。并很快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

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55岁的林则徐到达广东,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同年6月3日,林则徐完成“虎门销烟”的壮举,民族英雄正式炼成!

悦史君点评:林则徐的进阶之路,时人称之为“无一事不认真,无一事无良法”,为了挽救国危,林则徐“置祸福荣辱于度外”,终彪炳史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