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励志上班这点事儿

一步步提升,看到越来越好的自己

2019-02-22  本文已影响9人  感姐谈个人发展

文/千载悠悠

昨天听到一个年纪比较小的同事说:“唉,我真的是没救了。1月份立的flag,坚持不下去了,估计这几个flag要放进明年的小目标里了。”

我们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吧?明明定目标的时候信心满满,还很有仪式感的在漂亮的本子上认认真真的写下来,真像那个段子说的:“2019年一定要搞定2018年定的原定于2017年未完成的2016年的目标,不为别的,只为兑现2015年时要完成2014年年度计划中该实现的2013年的诺言”。

咨询也一样。

咨询师帮助你认识自我了,了解外部(市场、行业、职业)了,方向明晰了,目标制定了,甚至计划也写了,可真到行动,就……没了。这是我做咨询,一定要加入后续跟进支持环节的原因。想得很好,不去做,还是等于零。所以,想要改变,行动真的真的很重要。

今天,看到一句话:“用一模一样的自己哪能过上不一样的生活?”这一点,你认可吗?

接下来的几篇,我会围绕如何提升行动力,让你的小目标真真切切地实现写几篇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启发。今天,悠悠想介绍一个帮你一步步提升的小方法——提高你的最低标准。

假设一下:你目前收入每月6千,你期望5年后月薪达到3万。你为了达到5年后的目标做了详细的计划,比如每天读多少书,每月主动认识行业里多少人,每年学习什么课程等等。但真的执行起来,没看书,没学习,没去认识人,似乎也没什么感觉。

因为月薪3万对你来说是理想状态,还比较远,所以你不会为了这个大目标牺牲休息、娱乐时间,心安理得的该刷抖音刷抖音,该追剧追剧。

但是,如果你每月6千的工资保不住,比如公司规定迟到3次扣1000块钱,或者领导说你完不成这个任务,这个月工资只发一半,你会怎么做呢?估计大部分人都会克服掉迟到这个毛病,或者拼了命、熬着夜也会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这有点像心理学中的“损失厌恶”心理。我们的最低标准是底线,一旦要触碰底线,我们的大脑立即“警戒”起来,调动力量拼死保住底线。

大家也可以看看,媒体上什么样的新闻或文章比较火?答案是触碰到底线,让我们很焦虑的东西——比如“某某企业管理者失业后还不起房贷自杀了”,“35岁以上工作难找,被裁员后降薪求职”。

害怕落在最低标准之下,这是本能。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本能达到提高行动力,让自己一步步提升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将自己的最低标准提升。

比如一开始定的最低标准是一个月读1本书,最好一个月读2本,那就把每月2本作为最低标准。如果没有完成,就去想“这个是自己的最低标准呀,没完成真的挺难受”,必须完成,不管是提高读书效率还是熬夜读,总之必须完成。等达到了,再给自己设立新的目标,比如一个月读4本书,把4本当作最低要求,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再比如目前是专员,2019年目标定的是升职为主管。将最低标准提升,就变成最低标准是主管,理想状态是经理。那就为主管这个目标全力去拼,有能力欠缺就去提高能力,不清楚主管的要求和晋升的标准就去沟通清楚,总之想各种方法去达成。

这种方法,可能有人会质疑会不会太“残忍”、太不友好。如果在行动过程中有这个疑问,第一,请看看是不是一开始的目标设置的不合适?太好高骛远?第二,任何改变,都是在脱离你的舒适区,一定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有些痛苦,这很正常。

我不是成功学的传播者,但还是想说:“请坚持”。痛苦的时候想想美好的理想状态、人生蓝图(关于描绘人生蓝图可以看我的文章以终为始:先描绘你的人生蓝图),找到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互相鼓励赋能,都是让自己坚持下去的方法。

行动起来,其他交给时间,请你相信: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好的自己。

如果你还想看我其他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悠悠谈个人发展。如果你需要咨询,可以加我的微信号:710553087(备注简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