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他人,就是悲悯之心
【欢迎关注作者:翙尘哥哥。我是一名教师+写作者+绘画手,只生产有思想的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3748/da895078a8016461.jpg)
(一)舍得理解
回望人生考途,要百般揣测考查意向、拿捏深挖材料内容。总有人能为学习而不吝惜精力地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舍不得理解别人。独立思考不应仅局限于自我学习,也应贯穿人生。
记得大学团建完返回宿舍的途中,同学把可乐瓶往绿化带随手一扔。其他同学提醒他旁边就是垃圾桶,这样做也会增加环卫工人的辛苦。他不耐烦地回道,“环卫工人会打扫的……我们要不这样做,他们就失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3748/fac8d2834f80992d.jpg)
既然能在答卷上写出特别理解试题的思考,为什么不能在试卷以外的大千世界给予别人更贴近的理解呢?
(二)意识觉醒
网络评论对于公益有不同的认识,其中包括:“别人闲的”、“抱有目的”,“值得肯定,但别找我”等态度。总有不少声音在质疑、讽刺和诋毁,公益意识未觉醒,则缺乏社会责任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3748/c8b956cf8dfa6d76.jpg)
做了善事却被质疑作秀蹭热度,甚者脱离主线而炒成八卦。发文诉说心路历程,却得到“就怕全世界人不知道你做公益吗”、“干就别抱怨、抱怨就别干”等冰冷回复。放弃晚年安享而选择义务植树造林,也被说不好好养老,不为家人谋福利,没有意思。有人自掏腰包收集流落文物和艺术精品,做成博物馆供社会各界展览参观,有声音说“那是人家有钱没事干”。
他们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为社会付出,甚至牺牲了青春、健康和家庭幸福,最应得到赞赏和支持。一定要默默无闻才能体现公益善心吗?难道不该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吗?是否平庸一生什么也做不成才有意思吗?颠倒是非体现不出你的良知,嘴上积德就是最直接的功德,更是对别人的慈悲!没有他们的付出,社会将停止不前。作为生命形体,大家都是一样。社会就是一条船,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事不关己。
(三)你的人品
外卖送晚了,多点理解,风里来雨里去烈日下奔波,一个差评就会让辛苦一天的工资白白扣掉,谁还不会遇到个停车困难和堵车的事呢。
没有人让座,多点理解,生活不易——生病了?累瘫了?脚疼了?同时也请您明白很多国家都没有让座习惯,这世上本没有天经地义的事。
走路磕碰、踢球砸破窗户,对方骂你也请多点理解,不要鲁莽。愿你礼貌道歉地回应,耐心沟通,旁人看得到你的人品。
电影《我不是药神》那位老奶奶说的话,“谁家没个病人,你能担保一辈子不生病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3748/52fe205ef1861f07.jpg)
出力做好事,多点理解,方便大家的同时想让环境更好,不要质疑,不要辱骂,更不要冷眼旁观。有能耐的人,总在安顿好自己之后就帮助弱者和困难之人。穷和病,我们都救不尽,但可以唤醒周围的善。
(四)功德无量
打扫河道、紧急报警、献血、山区支教、救助尘肺病、解救拐卖妇儿及传销人员、劝保轻生者的生命……哪怕是不乱扔垃圾,甚至垃圾分类再投弃,也会免去几道垃圾处理程序,节约了社会开支。表面上微不足道,其实你功德无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3748/aed0bfdaf9946c37.jpg)
不要幸灾乐祸,不要旁观起哄,不要出言不逊,也不要臆断乱评。理解他人,要以身作则。多读一点书,多做一点事,多一点《祝你平安》的理解和支持,社会环境就会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理解”的正能量,与社会的负能量抗衡融合以达到健康平衡的状态。
(五)悲悯之心
你也曾有过不被别人理解的经历,对吗,甚至悲伤。不仅是你,我们也有。也许你会想“为什么不是别人理解我”?要放下抱怨,先给“不理解我们的人”多点理解。当然,也不是一味地做老好人,委曲求全让原则掉价,凡事迁就更会丧失底线。愿你敢于提醒,愿你以身作则,愿你传递正能量。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社会需要做公益做好事的人,不仅有典型榜样,人人也都是榜样。一切如此,皆为人品。
正如刘心武先生在《百家讲坛》中所讲,在过眼烟云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那些没有被污染的灵魂,就是对弱者的怜悯,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理解他人,就是悲悯之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33748/cee9d41a35abf5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