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难相处的人面子 书摘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于期怀恨在心,便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戈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意思是,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面子受到损害却不是轻易就可弥补的,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中山国王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却因一壶食物而得两勇士的故事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这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和有益的启发。
生活中,多个朋友就多条路,多个敌人就多堵墙,这个道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不能团结人,不仅会使自己在生活中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给难相处的人留面子,你首先要养成绝对不去指责他们的习惯。指责是对人的面子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站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在日后寻机报复。
在生意场合中,双方议价僵持不下,如果有一方搬出“面子”问题,而阁下居然还不肯给“面子”时,恐怕买卖就很难做下去了。
例如:“老板,东西我很满意,价钱也差不多了,你就给个‘面子’少赚一点,把这笔买卖做成算了!”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价钱和面子是两回事。对不起,少一毛也不卖!”
这种回答,保证对方心里会不痛快!心里想:“干嘛!才这么一点钱,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又不是‘孤行独市’的,不找你买总行吧!”
中国人一旦搬出“面子”问题,“焦点”会立刻转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买卖不成,而且仁义不在。但若换个方式说,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既然您这么讲,我就没有什么话说了,钱赚不赚其次,但你这个朋友一定得交。一句话,照您的价钱给您!”
给对方“面子”,他未必下次再找你做买卖;但至少他不会替你做“反宣传”,这就是收获。
对中国人而言,一样是买东西,我为什么找你不找他?除非你给我“面子”,而所谓“面子”,包含了折扣、优惠或特别的服务,要不然,我干嘛让你赚钱?
给别人面子,就能赢得友谊、理解和发展,化干戈为玉帛。“没有人喜欢挨耳光,也没有人会拒好意于千里之外”,这话真是再英明不过了。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家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包含了这一哲理。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利了,你也会因此树立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是为一定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绝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中观点不同而引发的争论,就应避免争个高低。如果你一面公开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就太不明智了。你这样做不但没有给他们留面子反而几乎强迫自己孤立,就此止步不前,甚至引火烧身,后患无穷。由于伤害别人的面子而导致结怨于人,既不利己,也不利人,实在不足取。
生意经:对于他人明显的错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好像你故意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因而伤了别人的面子。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任,凡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让对方时不时地尝点甜头,特别是对于那些难相处的人,你更要注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可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以爱消恨"。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的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