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意匠》·建筑布置中的宇宙观

2016-04-19  本文已影响179人  刘小博

仅作笔记,无作他用



后天八卦又叫文王八卦,帝是天之主宰,也指太阳,帝出乎震,因为震是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节令上与春天对应

宋代学者绘出的后天八卦图方位与先天八卦图不同,是依方位的东南西北和节令的春夏秋冬顺时针方向而布置的,与五行学说的图示和月令图式是一致的。

五行学说产生于战国时期的五行阴阳家,是一种朴素的宇宙系统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各种现象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主要是以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生助和相互克制的关系

后来五行学说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做了广泛的联系和研究,并用类比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性质作用形态,把世间万物归于无形之中

通过五行来阐释自然环境现象和人体器官甚至情感之间的联系,结果难免使得五行学说神秘化了

五行学说在发展过程中与阴阳学说相容,形成了五行阴阳学说,这个学说对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影响很大

月令图式是指世上万物按季节方位时序循环协调变化的一种宇宙图式,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式

月令图式同样产生于战国时期,《吕氏春秋》中最早有记载,书中十二纪划分十二个月,每一纪第一篇专讲某个月的天象气候以及帝王的衣食住行的位置颜色等。

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宙是时间,宇是空间,时间上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空间上有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天上地下前后左右

月令体系以春配东方,夏配南方,秋配西方,冬配北方,四季和四方配合起来,时空统一,宇宙一体

月令体系在系统的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关于四季节气变化和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节气变化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做了理论的解释,使其具有丰富的哲学意义

月令图式与阴阳五行有相同的时空构成意识,两者很快融合起来,使阴阳五行学说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到汉朝月令图式通过《淮南子》广为流传,汉代把十二纪编入礼记,正式成为儒家经典

在汉代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月令图式在中国政治文化及思维方式上始终处于支配地位

月令图式是对自然的总结,而其目的是为人的生活和自然相协调

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先天指在自然变化之前加以引导,后天指遵循自然的变化,是《周易》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也是月令图式的基调

天人合一一是人与自然的相协调,而是认为人的德性是通天的,前者唯物,后者唯心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思想,月令图式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指导者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设计构思,进而成为一种设计理论和构图依据

在古代中国的各种建筑类型中都被打上这个烙印,当然,也难免形式化,出现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

明堂,是中国古代建筑初期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按月令图式设计的最典型最纯粹的实例

一方面它表现出图示化的理性构图与造型模式,一方面则展现追求与自然与人伦的高度同构的内在文化,从而寻求特定的空间模式将两者平衡统一

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调阴阳之气,和四时之节

青阳明堂总章玄堂四个太庙是明堂东南西北四正的庙堂

帝王依据一年十二个月的时序,循着东南西北的方位来变换居住或施政的位置,以取得与自然同步变化的目的,以此证明帝王是顺承天意,完美无疵的

当游牧狩猎进入农业生产后,人们必然能从实践中认识到五谷与不同方向不同节气的气候有密切的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了方位时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和规律

为求风调雨顺,要对不同方向不同季节不同神袛进行祭祀,起初明堂就是这种祭祀场所,后来成为天子施政的地方

其主要功能是明政教,明尊卑,故称为明堂,帝王对明堂的设置一向十分重视

世室就是夏朝的明堂,殷代称为重屋,明堂是周代以后的称谓,战国以后愈加复杂讲究,两汉时已经登峰造极

《后汉书》《水经注》《旧唐书》等等文献均有记载,不仅描述了明堂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平面布置空间形态建筑尺度,还涉及了内部构造机构装饰,可谓追求极致

明堂首先是向明设置与王城南郊,其次明堂的平面立面外形空间均极力吻合古典哲学象数理文化内涵,而遵循着月令图式宇宙图案

而且是中心式集中构图,体量高大超然,这种组合方式似乎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以庭院为要素的空间组合方式,成为集中式构图的一个典范

虽然今日我们不能确知其具体形制,但它表现出古人对自然宇宙与人的关系规律和谐统一的渴望与追求

在城市规划层面,中国人希望沟通天地以及表达对天的崇拜,将对天的认识比附与地上的规划形象要素,人符天数,法天象地的规划观念油然而生,成为指导思想

与管子的尊重自然条件的规划思想互补,成就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

人们在对天的探索中也逐渐掌握了日月星辰等天象与气候甚至人事的种种联系,将各种天文现象和身边的事进行联想,认识到天的主宰地位

在道家看来就是道,在星象学中就是北极星,人们通过对大地的认知来规范天象,构成了一个具有空间方位季节变换各有所属的天庭

为了体现天的意志显示权威,帝王自称天子,奉天承运成为皇权天经地义的主旨

在都城规划中,按照天庭的理念去建造,皇帝犹如北极星,成为大地和群臣的中心,各郡县如众星拱之,这种观念早在先秦已经形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以为功过三皇五帝,德高齐天,在咸阳大兴土木,其设计思想取法于天象,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生于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天人相应淋漓尽致

《史记》《三辅黄图》记载的天极,阁道,营室,端门,紫宫,牵牛均是星宿名称,咸阳的布局呈现出一幅壮丽浪漫的景色

咸阳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确实成了天体运行的缩影,每年十月天象恰与咸阳布局完全吻合,使人置身于神奇的世界,秦朝就是以十月作为岁首的

象征天极的阿房宫,是一座巍峨宏大的宫殿,据《史记》中的记载不难想象当时的宫殿,其陵墓也不例外,秦始皇陵据说就是一个完整的宇宙缩影

秦都与天同构的宏图,充分展示了秦帝国的政治气魄和博大胸怀,是王权集中的思想在都城建设上的具体反映,当年刘邦进入咸阳时也赞叹到,大丈夫当如此!

与秦朝分散不同,汉代之后城市规划布局趋于集中,从而以中轴线对称,中心皇城来统治全城

变化从曹魏开始,邺城一条东西横街划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地势高,中部建宫,西部置苑,南部是居民区,南大门雍和门,是城市形成了皇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形态

与皇城居于几何中心不同,置于城北高地上,不仅符合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特征,更附会了天庭北极的对应关系,象征皇城乃地上之天宫

天子面南而朝,临视四海万民,成为天之骄子,当年周公洛邑也是以此为依据的,而这种规划成为唐宋以来的杲臬

在古代天文学相当发达,与西方黄道不同,中国是赤道式的,中国赤道坐标系的建立要追溯到史前时代

中国古代习惯于用北斗星斗柄在初昏时的指向来定季节,北极的恒定不动这个自然现象在古人心目中是极其神圣的,因此北极星即是天之中心

唐长安城略呈长方形,城墙夯土版筑,城门处还有砖壁,防御坚固,城内有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宫城位于城郭北部正中

宫城正中为太极宫,东侧为东宫,太子所居,西侧为后宫

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整齐,严谨有序,中轴对称,功能完善,既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又满足了城市的基本功能,交通基建管理也较完备

宫城正门叫做承天门,顾名思义门前的宽阔大街即是天界地界的中界,从此向北是天上宫殿,往南便是地上人间

宫城皇城东南西三面为居住里坊所围护,众星拱卫之势,而郭城包绕又仿周天之象

唐长安城规划形制堪称中国古代都城典范,不仅影响了后世的中国城市规划,在当时作为先进的理念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秦都的法天思想传承下来,一直到明清的北京城的布局都还清晰可见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环山,南向平原关隘险要,可攻可守,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由于财力不足,城墙被修成了凸字形,清朝沿袭下来,基本没有改变和扩充

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紫禁城作为皇城的核心部分居于全城正中心,象征帝居紫微垣,紫禁城南部端门之名正取自紫微垣的正门

这种布局与邺城,长安不同,将皇城置于全城的几何中心,强调了中央皇权的概念

南北轴线贯穿整个宫城,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和控制力,把帝王的威严华夏民族的气概和中国的地大物博展现的淋漓尽致

整个城市南北对称,东有朝阳东直,西有阜成西直,南有正阳,北有安定德胜,城南天坛祭天,城北地坛礼地,东置日坛,西有月坛,天南地北日升月降皆是法天象地所为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规划由于其主观的意志强烈,为附会一些文化意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自然的地理地貌以及社会人性自由的

实际上在众多城市规划中,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才是普遍态度,这也是法天象地的另一种含义,也是礼和易的统一互补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思维定势,中国古人不仅在城市规划上有意蕴深刻的指导,还深入到建筑设计的造型空间尺度甚至构件装饰的细节上,使人在沉浸中感悟

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体现的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发展

天坛原名天地坛,合祭天地,后来在城北另建方坛祭地,南郊的天坛只用于祭天,改名为天坛

国之大者在祀,祀之大者在郊,郊祀天地,历来是最大的典仪,天地也是自然崇拜中最重要的对象,祀礼在汉唐以后变得越来越隆重

中国古代生产力低下,农业的丰歉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天气的好坏甚至影响国家的安危,所以总是要听天由命

最初祈求膏雨,期望丰收的简单仪式,逐渐演变为隆重的国家祭祀天地的仪式

清代每年三次,正月上辛日祈年殿祈谷礼,四月吉日圆丘坛雩礼,冬至圆丘坛告祀礼,作为人神沟通的场所,天坛的设计是十分讲究的

天坛面积广阔,是故宫的两倍,两重坛墙都修成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西部坛墙之间,布置有神乐署,是演习礼乐的场所,再往南是牺牲所,饲养祭祀动物的地方

据记载明代一般每岁用牛204头,绵羊806只,山羊1909只,猪979口,鹿24只,兔216只

内坛墙的西侧是斋宫,专供皇帝斋戒,在祭天前一天,皇帝要沐浴斋戒,所以不光布局严谨,周围有壕沟,防范严密,建筑也庄严华丽

天坛有长达千余米的轴线,由南而北依次为圆丘坛皇穹宇祈年殿皇乾殿,为了象法天圆,坛中主要建筑物均采用圆形的平面和形体

圆丘坛祈年殿圆心725米,圆丘坛皇穹宇圆心145米,为5的倍数,天坛的设计不光以天圆地方来体现天,更在数理上融会贯通

圆丘台是三层汉白玉的圆石台,无建筑物,便于皇帝与天上的皇天上帝直接对话

因为圆丘坛专用来祭天,在尺寸上只可用天数,不可用地数,为了解决几何上的问题,全部采用鸳鸯尺丈量的方法

九是天数的极限,所以石板栏板台阶都与九有关,一九,三五,三七,九五,这种丈量法把天数全部用了进去

三层台面直径总和为四十五丈,取九五两个阳属,符合九五是飞龙在天的祥瑞之兆

根据《周易》的太极两仪四象之说,在坛中央嵌一块圆形石板,叫做太极石,或天心石,象征天之中心

太极石周围第一圈砌九块扇形石板,为一九,叫做第一层第一重,直到最后第九重,为九九,重阳又合黄钟数,九重也有九重天的传说

到了清朝不仅坛面用的扇形石板有规定,连四周的石栏板也有规定的数目,在《大清会典事例》中有详细记载

三层坛台的外围以圆形周垣象征天界,再外又以方形方形围墙表示地,绿色的草地为铺垫,红色的墙做对比,蓝天为背景,白色汉白玉清新夺目,意境神圣崇高

祈年殿的构造布置也十分讲究,整座建筑显得崇高端庄华丽圣洁

天坛的建筑形式布局结构色彩等全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象征含义,构思充满幻想,施工又匠心独运,使人神沟通成为可能,精神境界得以升华

探讨一个文化体系下建筑空间原型,对于厘清具有文化内涵的空间形态源流,分析传统建筑形成,探讨空间内在规律,借鉴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研究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对建筑文化探讨的基本任务便在于此

建筑空间一般会反映出文化与空间的基本关系,尤其是对成熟的文化体系和建筑体系来说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建筑是文化传统的物化与表征

建筑之表现,常为其中所使用人特性之表现,若扩而言之,则一国建筑之表现,常可反映其中所使用人之民族特性

中国建筑常表现有伟大之感,非仅指大建筑而言,小建筑亦有难以言喻伟大之感,其中之精神,百世不能泯灭

讨论空间时,宗教建筑空间无疑是最恰当的对象,因为非生存性的精神空间,有着不为生活生产所迫的自由,最能体现人类空间意境的纯粹观念

英国的巨石阵埃及的金字塔,都与他们清晰思辨的文化渊源有密切的联系,即对事物的几何形态比例十分敏锐

西方逻辑思辨的哲学家,把空间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其成果为近代西方空间理论的根源

乃至后来发展出欧几里得几何和笛卡尔坐标系,最终确定物质实体和空间是统一的,用长宽高来衡量,空间可描述可测定的概念油然而生

万神庙纯粹方圆构图的几何审美意义的设计观念,到黄金律和方根矩形的发明,以美的规律构成的建筑物体的价值取向,富于理性的审美情趣一直贯穿于西方的建筑空间设计

在中国早在周代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礼制制度,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经短暂的奴隶社会快速进入封建社会,宗教意识未得到充分发展便被宗教礼制控制同化

中国的伟大的工程如宫殿长城运河都是与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密切相关的

明堂虽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终究还是礼制的产物,佛寺道观,齐平面到布局依然是舍宅为寺的脱胎于礼制的布局和建筑

并不是说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或精神空间,天坛就是中国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只不过中国人心中宗教信仰的位置以及宗教仪式的方式不同

坛和台似乎与原始聚落围合中心场有关,但作为宗教场所的纯粹的空间依然是以坛的形式存在,并最终成为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

在观念上,人们突破了一般建筑空间的束缚,宇东西家南北成为中国人对空间的理解和儒家对社会责任的关照

这种无限空间的意识在中国其他宗教中得到了认同,道是世界的主宰,但无相无形,空虚的不可感知但又高于一切

中国古典园林中移天缩地步移景异借景对景渗透自然的自由空间是对无限空间意识最好的诠释

禅宗是内省的佛心宗,对世界的顿悟是内在的思辨,其禅定打坐时可面壁的冥想,不需要物质的空间,佛我一体,四大皆空

在空间意识上既是零空间,又形成了再生空间的意识,这都是无穷空间的认识

佛教的轮回空间,道教的长生空间,儒家的普世空间以及《周易》的月令空间都是融会贯通的,其空间特色都是一种非自足性的空间

这种空间意识强调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与气候的适应性,社会组织的秩序性以及结构的逻辑性,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单体可变平面与空间形式以及庭院的组合方式

楼阁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大多为二层以上的建筑,因其有远眺的功能,在风景名胜之地常常见到

黄鹤楼在武昌蛇山黄鹄矶上,其名称由来是一段传说,但想必建楼原因也是为了更好的欣赏风景

经考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之后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引得无数骚人墨客赋诗吟唱

今日最早能见到的黄鹤楼图像是宋代,但实物却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的

楼的平面明为四方法四象,但实则是八角法八卦,明为三层象三才,暗为六层喻六爻,中层十二柱法十二月,上层十二角法十二辰,平面檐柱二十八根象二十八宿

宁波天一楼为私家藏书阁,古代御书及一般书籍多用绢帛或宣纸制成,最怕受潮和火烧,所以防潮防火是藏书的两个重要条件

防潮主要是抬高建筑台基,前后开窗使空气流通,以及建造楼阁,把书放于二楼以上的楼层,所以古代藏书建筑多为楼阁

防火则是想方设法隔离火种火源,并配备灭火设施,如引水渠,另一方面建筑本身用防火材料如石砖来建造

除了物质功能的防火措施,古人为求得心理安慰,在建筑形式上还有一种意念上的表达,比如用龙吻来装饰,还有鳌鱼荷花等

天一阁二层硬山木结构,下层阅览读书和收藏石刻,上层分类列柜藏书,建筑南北两面开窗,空气对流通风防霉,东西两侧山墙采用了封火山墙,避免邻火蔓延

传说伏羲氏得天下时,黄河中有龙马驮了一张图作为礼物献给他,伏羲氏据此画出了八卦,有五十五个河图数

河图数列与五行结合起来,河图每个方位都是一奇一偶,正是阴阳相配之意

图中天数一和地数六同在北方,北方五行属水,《易经》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生克,水克火,所以藏书楼为六开间,并取名天一阁

楼前还有天一池,既可防火又可观景,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满足了防火要求

法天象地的思想不仅体现于建筑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方面,室内装修彩画亦不例外,东岳殿就是登峰造极的典范

东岳殿是三清殿的东配殿,结构形式具有南方明代建筑特征,东岳殿祭祀注生大帝,因而香火鼎盛

殿内彩画题材广泛,涉及天文哲学生活神话传说以及艺术,其中天文仪器就有九台如浑天仪纪限仪,其中还有《周易》卦象和《洪范》九畴

其中斗拱枋木等等又各自代表或绘制了星象月亮以及各种图像,河图天道,洛书地道,八卦排定,九畴世界,星宿四布,建筑便是一个宇宙,宇宙浓缩为一个建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