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培训初感
时序秋末,几近寒冬,金风飒飒,凉意袭人。红阳和煦,云淡天高。在这一年恰好的时节,和田一行30余人迎着南归的大雁,来到了祖国的心脏——北京,开始了为期20余天的学习,高中组的9人被安排在了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
兴华中学是一所由北京市大兴区教委主管的寄宿制公立普通高中,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北京市校园文化示范校,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北京市基层党建示范点。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大兴师范学校;2000年正式转轨为普通高中校;2001年更名为兴华中学。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北京时间20:30了,这个时间在新疆可能很多人还没吃晚饭,北京的天却已黑透了。接机的大兴区教委的陈主任、刘科长非常热情,全程陪同。兴华中学的卞校长亲自为我们安排住宿等事宜,让初来乍到的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我们一行人被安排在了学生宿舍,这也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了解这边高中生的精神风貌。
第二天一早,校方举行了“和田教师跟岗研修见面会”。会上,兴华中学的各级领导及高一、高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共同参会。贾校长先是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接着对我们为期三周的跟岗学习做了安排,可谓详尽而周密。校长本人很谦逊,浑身散发着妥妥的文人气息,让我们尊敬、羡慕不已。
见面会开完,我们趁着短暂的休息时间,游览了学校。兴华中学与共和国同龄,校园内到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学校校门朝西,一道大门,隔开了路上的车水马龙与喧嚣。正对大门是一方形花园,花园内遍植树木。银杏金黄,松柏苍翠,黄芦的叶子红得似燃烧的晚霞,几株秀颀的红果树缀满果实,偶尔落下几颗红透的果子;西风飒飒,鹅卵石小路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踩上沙沙作响,一座学子读书的雕塑静静伫立。放眼望去,斑斓的秋色里坐落着奶白色的建筑,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逸夫楼、办公楼错落有致,校园面积不大,布局却紧凑而合理。学生们正在上课,校园里鲜有人行,周围的空气都是静谧的,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几只飞鸟从天空划过,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
忽然,一阵悠扬的音乐响起,教学楼里忽然有了躁动,原来是学生下课了!只见一个个身影从教学楼里一闪而出,或三三两两、有说有笑;或孑然一身,脚步轻快;或缓缓踱步,低头沉思……学校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们似乎没料到学校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新面孔,微微有些惊讶,但瞬间便面带微笑地说:“老师好!”简单的举动彰显的是内心的素质,我们不禁感叹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几天,虽没有正式的学习,但是和语文组老师的交流却无时无刻在进行着,我们从北京聊到新疆,从兴华中学聊到和田县的高中,从学生的学习方法聊到对待学习的态度,渐渐找到了许多共鸣之处,在感叹两地文化差异之大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兴华中学的老师对待教学的严谨态度和赤诚之心,我们和田老师的工作也得到了兴华中学老师的一致认可,作为一名教师,得到同行的认可是一件快乐的事,这在无形中鼓励着我们,也鞭策着我们要扎实基本功,成为素质过硬的语文教师。经过几日的交流,某一日,我们去听语文组刘东利老师的课,在讲完辛稼轩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后,刘老师忽然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颂和田老师》。原文如下:
颂和田老师
刘东利
十一月间,和田老师万里来校。昨天,与赵老师、朱老师攀谈,了解当地历史风俗自然。不禁联想到,一百三十年前,左季高钦命筹边,“引得春风度玉关”;七十年前,王胡子屯垦兵团,再造“陕北的好江南”。如今,汉语教学已漫天山,文化交融、语言认同达到固边、疆安。汉语教师,可谓功莫大焉,善莫大焉。特命笔礼赞。
金风点染叶红黄,
温润羊脂祈瑞祥。
兴华园中栽桃李,
昆仑山下育栋梁。
国家富庶边疆稳,
民族团结合力强。
他山之石可为错,
于阗沃野沐春光。
刘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对我们大加赞扬,学生们纷纷投来崇拜的目光,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之前,我经常“嫌弃”自己的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学习习惯不好,那一刻,一个声音告诉我——好老师可以充分影响学生的未来。我们身处祖国的西北边陲,常常感叹生存条件的恶劣、工作的琐碎,也偶有抱怨,甚至有时产生退却的想法。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在那里从事的平凡的工作,在别人眼里却是值得钦敬的。而刘老师给我的震撼更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自己的学识要是渊博的,然后才能影响学生,在现在的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却往往在课堂上就润物无声地实现了。
且不说这次培训能收获满满的干货吧,单是心灵的唤醒已然足够。培训刚刚开始,学习仍在继续,以后的日子里, 再慢慢记录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