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拆书0101~~白色的鹦鹉~~如何不再“傻”读书?

2018-03-07  本文已影响38人  豆妈学堂

I--重述原文

看着书架上形形色色的书籍,你有没有望“书”兴叹过?这些年,读过的书不少,可真正记住的不多。
你是否也过有这样的烦恼,当别人问起你最喜欢哪本书时,你会脱口而出一个书名,“某某书很不错哦,我上大学的时候读过好几遍!真是受益匪浅呀!”可是,当别人继续追问下去,“这本书好在哪里?”
“主要讲些什么呢?”
“哪部分最精彩?”
“谈谈您是如何受益的吧?”
听完这些问题,你一定会一头雾水,满脸尴尬,抓耳挠腮。“这个嘛·····,那个嘛····”自己都会质疑这本书究竟是不是最爱。
不过,你完全不用不好意思,这种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对记忆事物是有选择的。在这里,我不打算探讨神经科学方面的知识,也不打算讲什么斯宾浩塞的遗忘曲线。我只想知道,你在读这些书时,有没有做过随笔或者读书笔记之类的东西,当然也不仅限于读书,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有没有做记录的习惯。
以我本人为例,我大概属于健忘类的人群,除了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活生生的事物。对于人名、地名、看过的文章,读过的书经常会想不起来。时不时会陷入明明读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尴尬境界。
“唉呀呀,怎么听上去这么熟悉,究竟是在哪里看到过?”
“怎么搞的嘛,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竟然想不起来了?”
“读了那么多的书,好像也没什么长进嘛?”
很多人在反复遭遇这样的尴尬后,索性就想,“哼,管他呢,反正100%的内容,我只要能记住1%或2%的精髓就行了,剩下的也许某一天忽然就会自己跑出来。”然后,依然我行我素的只管这样读下去。
要知道,人的大脑可不会这么想,单单像吃饭喝水这样的小事,大脑都需要好好回忆一下,才能想起昨天吃过什么喝过什么?更何况读书这么复杂的脑力劳动,简简单单读完就指望能一下子掌握精髓难免有些自欺欺人。况且,我们读的书越多,越希望能从中收益,你一定不希望你花钱买来的书没有物尽其用,记住100%内容固然不切实际,但是至少要记住10%到20%吧!如果从一开始就抱着只要记住1%或2%的内容就万事大吉的念头,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读过的书越来越多,原先的这点内容也会荡然无存。
归根结底,只用眼不用脑的读书,除了消磨时光,并无大用。

A1联系经验

前一阵子,一个朋友跑来问我,“我最近在学习写作,能给我推荐一些这方面的书吗?”
我一边嘴上回答,“好啊!好啊!”一边开始在大脑里搜索相关书籍。
说老实话,有关写作的书我看的并不少,可是冷不丁被人这么一问,还真是想不出来。
憋了半天才说:“有一本叫《写出我心》的书不错,我感觉很适合初学者。”
朋友马上又问,“书里都讲些什么,你能不能和我简单说一下。”
我的头更大了,支吾半天,“好像说写作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还有吗?”朋友一脸期待地问,“如何跟着感觉走呢?”
“这个嘛,就是你现在感觉是什么就写什么!”
听我这么说完后,他脸上的表情更困惑了,“可是,我还是不明白,我经常一提笔大脑就变的一片空白。”
他这么一说,我就更尴尬了。于是借口有事蒙混过关了。

A2规划应用

经过这件事,我越发觉的自己是在傻读书,就像小时候听过的狗熊掰棒子的故事,一路读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的1%也消失的无影无踪,真是书到用时方恨记的少。
假如我不想这样的情境再次上演,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改前非”,彻底改变目前的读书方式。考虑到积习难改,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步,学习思维导图笔记法。用可视化的图文标出书的整体框架和关键内容,加深大脑对书的记忆。通过关键的字词可以回忆起相关内容。
第二步,边阅读边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问题带路,增加阅读的针对性。提问的过程就是思考整理书中内容的过程,大脑被充分激活,自然会对反复思考过的内容印象深刻。
第三步,用随笔的方式阐述书里的一些观点。
可以就书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深入研究,查找相关材料,可以和书中的观点保持一致,也可以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个方法应该效果最好,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又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记忆。
第四步,如果有机会的话,就拿着书去找人讨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