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想“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然后最终拗不过自己,一步步追求,一步步行走,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摸索着,前进着。很多时候怀疑自己,经常自己手写日记倾诉一下,宣泄自己内心的彷徨和苦闷,激励自己要勇敢和理智。
回首向来萧瑟处尽管注册简书几年,从来没认真在简书上写作过,总想等老了退休了再写,只到最近又重返简书,在简书里短短的一周发现,文友们很多热情地写作和表达,坚持学习和提高,从他们的文字中能看出努力的痕迹。如果凌波微语老师不说,我还不知道简书还有投资增收的功能呢,并且有些大咖大师们已经做到创作和经济两手抓,两手都很满的丰盈状态。表达内容丰富多彩,表达深度和技巧也各有千秋。自己有些临渊羡鱼了,但最重要还是退而结网,一想自己新手一枚,难免紧张,还好也有温暖的事,自己有一篇文章还被理事会推荐过,有些感动,还有一位叫清新语的文友发简信告诉我文章怎么改,一位叫悦莱顺的文友善意指出文章瑕疵还帮助我这个后来者了解班里同学档案,看到老师讲解清楚耐心,同学都互动热情,让自己又多了一些动力和热情。
自己不想再惰下去了,既然开始就努力坚持,既然水平不足就用认真补齐。尽管自己的写作时间有限,但既然心里已有了目标就要克服困难努力达成。
自己没有理财头脑,不是自己清高,也不是自己富裕,只是对文字的感情是发自本能的。容易上路,理财吗,能学会谁也愿意增收不是?对文字喜爱不代表水平高,学海无涯;对理财,也要努力去学,毕竟财海也无涯嘛,只能边走边学了。
文友们有晒减肥的, 有写自己理财的,还有炫旅游的,展美食的,记录自己追梦过程的,有抒发自己育儿经历的,总之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达着,有些作家已经开始了专业的创作,他们的作品已经非常成熟,很有高度,自己感觉从来没有靠作家这么近,有的作家就是写时下比较红的类型的言情女频、男频小说,自己仿佛从小就被教育看所谓正能量的书,这样的小说自己就没敢看,所以也写不出。今天在迎新群还有几个同龄文友说自己年轻时看过武侠、言情,古龙,琼瑶,什么的。回想自己年轻时,成绩没有多出色,闲书也没有看几本,仔细想想自己年轻的多余的活力都用来干什么了?莫非真像妈妈说的自己是个笨人,别人一天弄懂得东西自己要十天吗?还是自己只是耗时间,并没有真正深入课程的精髓?家里也不曾有什么家务耽误自己,为什么自己没有多读些闲书,虽然在家人眼里,我已经是酷爱读书的了,小学四年级已经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初中读昆曲,偷偷写诗,高中读茅盾,读鲁迅,读雨果,只是不看这些父母和老师认为移性情的书,大概自己太听话了吧,就像宝钗教育黛玉一样,自己就是不敢看,估计那时还不够浪漫,连琼瑶剧都是在2013后才补看了些,好在现在有条件,让自己重温了些青春。
再回头看看,读书的事情自己真没有处理好,只是读了,也没有留下什么读书笔记,也没有留下什么文字性的东西。突然想起来自己还买颜料画画,买二胡自学,家里还有洞箫,仿佛都没有精心学过,甚至还有几个不像样子的手工。总之,反思自己有些太散漫了。父母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也是爱女情深,自己和弟弟在他们的呵护中并未受到什么拘束和压力,也并未受到什么严格的管教,只是朴素地说过:“愿意上学就好好上,家里供,不愿意上就回家。”虽然自己成绩并不是好的出奇,然而父母却不忍心放弃。想来那些勤苦的岁月里有可能支撑他们过来的就是对儿女的殷切的希望,尽管他们自己平凡,然而却想后代出色,这是每对父母心中甜蜜的痛吧?
文字的确让自己清醒,如果自己当时就有善于反思总结的习惯,不至于叶公好龙,名义上爱文字,实际并没有真正理解文字就是思维的载体,《菜根谭》云:“欲立掀天揭地之大功,必从薄冰上履过。”自己也算履过薄冰了,可并无大功。
猴子下山的故事儿时就学过,当时还笑猴子傻,原来自己白白当了这么多年猴子。不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来到简书,有平台监督,每日自省,有师友相扶,总算能有朝闻道的机会,也是一番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