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先,有个小问题,我们的古代有阶层固化吗

2017-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静思君

01

我们的古代有阶层固化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讲三国,也不讲水浒,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我们的初中政治,看看什么是阶层。

02

阶层呢,得先提到阶层的出现。书本上定义是这么一本正经介绍的:阶层,它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不同阶级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而形成的不同的社会阶层,是对阶级的进一步剖析。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是阶级呢?阶级又是怎么出现的呢?那一章吧,又讲到: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也就是说,阶级产生呢,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它的划分,不是随意想象的,不是谁随便说了算的,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03

那么结合历史的角度,思路大概就缕出来了:咱们人类到了原始社会那会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逐渐变聪明了,慢慢的学会使用工具、发明了火就是例证。那也就意味着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之外,有剩余的东西了。剩的少了还好办,好处理;可今天剩一点、可能后天又剩一点就不好办了,那有些不能长时间存放的那坏掉了,那扔了也罢,可能够长时间存放的呢?保不齐就慢慢有人动心思想据为己有了。有这小心思的人多了,部落内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番争斗,最终结果总会有人胜出,那他就是部落老大了。部落的老大综合各种考虑,把一部分剩余物品分给手下的小伙伴们,然后分配剩余的就属于自个儿的了,或者,先留足给自个儿的,将剩余的再分配给其他小伙伴,于是乎私有制就不免得产生了。同时,慢慢的拥有不同量的剩余产品在一个阶段就有了明显的区别,再加之利益诉求等也相似,慢慢的就相对集中的表现为同一个阶层,如此的几个阶层从立体面来看就构成了阶级社会的轮廓。到这会儿,为了更多、更快地获取剩余产品,部落里的一些有识之士就把眼光投向外部,毕竟从其他部落抢来也是一种短平快的渠道嘛。那部落之间的战争,于是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母系氏族也好、父系社会也罢,基本避免不了这模式(套路)。随着天气回暖,万物复苏,胜出的部落也一步步队伍壮大、人数增多,就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寡头部落纷抢共主(也就是被共同认可为老大,后来改名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那叫“皇帝”)的局面,然后这个模式一不留神流传数千年,还貌似流传到了国外。

在这历史走向中,似乎总能发现一个规律:特别是每个朝代,于期初,君明臣强,在其共同治理之下,天下逐渐显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总有部分利益获得者,特别是幸存下来的开国功臣,通过联姻等强强联手的形式以及经数代坚持不懈的经营,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稳定、倾向于半封闭的小圈子,而圈子中成员基本个个皆非富即贵,也就是所谓的当时时代的精英圈,形成了一定的、固化的所谓上层。在其影响之下,中下层等也逐渐倾向比较稳定,特别是在隋唐的科举制全面实行之前以及大明的职业固定制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王朝末期,往往是君昏,臣强或臣弱都有可能,再加之天灾人祸等内外不利因素相互交织之下,一部分胆子够大的英雄豪杰一般通过宗教等,号召救民于水火进而揭竿起义。若成功了,得,又形成了新一轮王朝的更替与精英圈子的建立积累过程,然后又继续遵循历史周期的循环演进规律,直至新中国的成立。

在这过程中,仔细推敲,说到底,始终还是新兴的权贵阶层进行着一轮轮分配“剩余产品”或者“资源”这个蛋糕的游戏,旨在强化、扩大自身及家族的利益以保障子孙后代、家族族人等更好地延续,在此过程中也尽量兼顾其他阶层利益、保持暂时平衡的局面罢了,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但是,在这历史长河中,总能发现有一些世家大族久盛不衰的身影,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缩影,如义门陈氏、山东孔氏为其杰出代表。追其原因,缘其宗族中一些有识之士不断融入与人为善、仁爱待人等文化底蕴之故也。其实,这些才是真正的“豪门”、“世家”当所为也。

04

说到这儿,您认为,我们的古代有阶层固化吗?是有呢,还是有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