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1
钱
发现原来赚钱容易的人,或是更多依靠他人赚钱的人,在花钱上会比较随意的。这种随意不是故意的,而是没有缩紧意识的,被外界容易影响而花钱的随意。
也就是当钱不是你自己赚得的,或者是你自己比较轻松赚得的,都不会太谨慎去思考:这个是不是必须该花的?钱容易得,就会花的很随便。
家庭
原来很多底层父母为托举孩子,双方不得不去外地发达一点的地区打工务工,进厂,赚得生活保障。
家庭收入再好-点的,是男方在外工作,女方不需要出去,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真正父母双方都留在家里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要么就已经是安稳小康之家,要么是比较紧巴的家庭,没有向外发展的力量。
这时候觉得众生皆苦,不知如何是好?是不是又圣母心发作??
大学
在大学里学习的课程,除了专业,还有很广泛的基础课程,涉及各个方面:政治艺术心理社会生理地理历史等等。这些是认识社会与世界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去学习。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那就需要激发保持人内在的求知欲,而不只是为了一个分数与结果。那么在从小,就不能只是注重孩子的成绩结果,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阅读,接触新的知识,让他们懂得分享所知,这些都很重要
人际
1-结群倾向
原来女人们就是喜欢三五成群。
看到一群人,六人组,四人组,三人组,二人组,互相在聊天,获得团体的归属感。
而旁边,边角之处,有三四个各自单独的人在站着,成为四个特别的存在。
而我是这其中一个单独个体中的一员。
后来,我通过几个小细节,发现另一个单独站着的个体,个性上特别容易让人感觉不好处,有点过度自防卫与我考虑。
在一旁观看时的我,内心毫无围和感,这在以前会很焦虑。就觉得人性的属性如此有意思。虽感自己是特别,但已经动摇不了自己的状态。因为已经知道了,在任何一个群体,本质是有着相同的利益目标而存在。
关系是附带的,而不是必须一定要达到某种状态的。
2-人际假象
只要与人相处的不是足够长,不是足够频繁,你所看到的别人,得到的别人印象,都是你自以为是的,受“蒙骗”后的印象。真正认识人需要时间,与互动频率。需要事件,需要话题,需要内容的深度来“揭开”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内核。
拥有了一定的这方面的认识,但面对本能表露较少的人,而且深入接触较少的人,很难去判断他人的情况。往往久了就习惯以表象看待他人,结果一接触深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且往往当别人表象好的时候,我也会表象很好,都很彬彬有礼,结果随事件一深入,就发现别人的表象其实隐藏着内在不那么纯粹的东西,隐藏着私心与自我,一旦发现这些,人就开始不再信任表象了,也不再以“礼”相待,而是采用应对措施,我把这称之为人看到本质后的回归自我(即我发现TA的自私后,不再和TA保持客气维持和谐,头脑回归本我,以我自己为重!不再以和谐礼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