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大挑战樱月竹鸣重温经典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54

2025-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54

【译】文学曰:孟子云:“不违农时,粮食吃不完;按时养蚕织麻,布帛穿不尽;按季伐木,木材用不完;依时捕鱼狩猎,鱼肉吃不尽。”若一味装饰宫室,增建亭台楼阁,工匠将大木削小、方材改圆,雕琢云气山林之形,则木材必不足用。男子弃农从商,雕刻禽兽纹饰,穷究器物变化,则粮食必不足食。妇女钻研细巧织物,极尽技巧绣花,则丝布必不足衣。厨师宰杀幼崽,煎烤调和五味,则鱼肉必不足食。当今之世,问题不在于禽兽不减少、木材不够用,而在于奢侈无度;不在于缺少毛毡橘柚,而在于百姓无陋室糠糟果腹!

【解读】背景与核心矛盾——此段选自《盐铁论·通有第三》,是西汉盐铁会议上大夫(代表政府财政官员)与文学(代表儒家学者)的辩论。双方围绕经济政策展开交锋:大夫主张通过商业流通、地理优势、技术发展(“术数”“势居”)实现国家富强,强调工商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文学则坚持“重本抑末”,认为节俭务农(“俭力趣时”)才是根本,批判奢侈风气导致民生凋敝。

思想交锋——财富来源之争:大夫认为财富源于流通与地利(“跨街衢之路”“山海之货”),暗合管子“通货积财”思想。文学主张财富来自农耕与节制(“好本稼穑”“禁溢利”),继承孟子“不违农时”的儒家传统。

古今之辩——大夫以历史进步论为工商业辩护(“自古有之,非独于此”),引用管仲、孙叔敖等实例,强调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文学则美化古代简朴生活(“采椽不斲,茅茨不翦”),批判当下“竞于淫靡”导致民生困苦,体现儒家复古倾向。

政策导向——大夫支持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认为国家需掌控资源流通以“均有无”;文学则反对与民争利,主张“禁溢利,节漏费”,回归小农经济。

语言特色——对比手法:如“吴越之竹不可胜用”与“曹卫采棺转尸”,凸显地域经济差异。引经据典:双方均引用《孟子》《管子》《诗经》增强说服力,体现汉代经学对政治辩论的渗透。铺陈排比:如“雕素朴而尚珍怪,钻山石而求金银…”,以密集意象批判奢侈风气,具有赋体文学的恢弘气势。

现代启示——这场辩论的本质是“市场经济与农业本位”“国家干预与自由经济”的古老矛盾,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大夫的观点类似现代“商业驱动发展”论,强调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文学的批判则警示过度逐利可能导致社会不公与生态危机。二者平衡或许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