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语文主题学习100问(62)
62、为什么在课堂上老师教了那么多种写作方法,许多人说文章都是自己写出来的,与老师教的无关?
我觉得对老师来说真是有点儿冤枉,但细细想来,老师的教学方法确实有待改进。
回答这个问题,先需要了解一个故事。大家都读过《红楼梦》吧,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或许能够解开这一谜团。
第一次,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启发。循此继进,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
第二次,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
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香菱练习写诗也是在黛玉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
关键在于就同一题目《月》,香菱前后共写了三首诗,前两首都告失败。黛玉究其原因,香菱不是“读的诗少,被他缚住”,就是“过于穿凿了”。
从黛玉教香菱写诗的故事,我们得到启示,学习包括学和习,一是学,二是习。关键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像黛玉一样让香菱去练诗。我们是发挥了教材的支架作用,教方法。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教上,美其名曰,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除了灌输还能有什么?
纵观黛玉教香菱写诗,就同一题目,黛玉让香菱前后共写了三次,可以说,次次都是在“习”,最后才比较满意。
香菱练出了好诗:“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为什么香菱能够写出好诗?实践——实践——再实践,实践才是硬道理。成功诞生于一百次实践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