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

易中天中华史之百家争鸣——那个时代最主要的两个困惑是什么?

2017-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超级连接者王学勇

亲爱的各位书友,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易中天中华史之百家争鸣》。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意识里面,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之前最为璀璨的就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思想遗产一直延续至今,那么今天晚上我们就来重点分享一下百家争鸣是什么,争的是什么,所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所谓的百家争鸣的“百家”指的是先秦诸子就是秦之前,由春秋晚期到秦汉之前这三百年间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学术争鸣,由于他们后来被分为儒、墨、道、法、名、杂、农、阴阳、纵横、小说十家,因为又被称之为九流十家,也叫诸子百家。在诸家之中对我们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有四个,分别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孔子、墨子、老子、孟子、荀子和韩非子,他们的名字在我们的华人世界家喻户晓。事实上,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虽然他们离我们现在已经相距遥远,但他们的影响却更为深远,到目前为止,依然可以处处看到其烙印。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么多伟大璀璨的思想家集中的出现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并不是中华民族所独有,实际上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纬度上,约在北纬的30度上下,南亚有释迦摩尼,西亚有犹太先知,南欧有古希腊哲学家,所以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思想家是犹太、印度、希腊和华夏民族的精神领袖,而且也对世界民族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所提出的思想的原则,不仅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影响着人类生活,就如同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那么多,事实上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哲学家的思想通道里面,比如我们的中华民族可能每一个人的某些意识都生活在这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的思想通道里。所以我们说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们了解其内容和内涵,以及他们讨论什么,对我们如何来觉察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极为重要。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议题,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很多的问题依然让我们困惑和争论不止,虽然他们所讨论的话题很多,但总的来说却只有两个,我想这两个问题,各位书友你的答案或你的思考是什么呢?这两个议题分别是:一、如何治国,第二个如何做人。关于这两个议题,请问各位书友你的思考和答案是什么呢?做人的哲学就是生存之道,而生存之道源于两个方面的不同,一个是人性论,一个是方法论,比如人性论我们非常熟悉的会把很多诸子百家里面截然不同的基本假设,比如说性善、性恶、非善、非恶。道家实际上是从来不谈人性的,他们认为用不着,他认为人性就是人的天性。而墨子、孟子、荀子则认为,人性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否则怎么叫人性呢,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呢,百家有不同的看法。

各位可以思考一下,你的答案是什么?那么墨子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劳动,而孟子和荀子则认为在于伦理道德,墨子说“不劳动人就不能够生存”,而孟子荀子说“无礼义人就禽兽不如”,所以墨子贵力,荀子尊礼,墨子主张自食其力、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机会均等。但荀子则认为上下有别、长幼有差、贵贱有等。说到价值观,墨子说关注公平与正义,而荀子则追求秩序与文明。

我们昨天分享过,在这样的春秋战国争霸的年代,士子成为精神领袖,他们在各种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过程中作为谋士,作为智囊穿梭于各个国家之间,兜售他们的治国和做人之纲领,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兜售给皇家的。所以孟子则认为人民爱物,向善疾恶,尊贤敬长,明辨是非,称之为仁义礼智,孔子叫仁,孟子曰义,这是孔子和孟子的区别,而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是仁爱与道义。而韩非子则不认为,他认为人性本恶,在韩非子的方法论中尊崇斗争哲学,他有个名言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也就是说矛盾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非黑即白,因为他认为人性中只要有恶存在,善就不存在,因此德治、礼治都不管用,只能威逼利诱。孔子则取了中庸之道,所谓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不走极端就是既不能讲人性恶,也不能讲人性善,不提最好,就像人与人之间要讲默契,要给人留面子,那么不唱高调呢,则不能当真的主张回到尧舜和商周,比如说在我们身边可能有一些朋友特别想回到某一个年代,但真的想回去吗?不见得。老子的方法论叫正言若反,他有句名言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就是说矛盾对立双方无一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按照这样的逻辑善就是恶、恶就是善,善变成恶、恶变成善,所以老子从不谈人性之善恶,但老子不谈人性却谈治国,这也是诸子百家的共同议题,区别在于道家讲求自治,就是自我管理,老死不相往来。墨家强调人治,儒家强调德治,法家强调法治,结果韩非子和老子之间惺惺相惜因为都讲无为,而墨家和法家殊途同归因为都讲君权。

在治国的道路选择上都非常清晰,比如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讲天道呢就要回到太古,讲帝道就要回到尧舜,讲王道就要回到商周,这些都是倒退,而只有讲霸道才能走向秦汉,《大清帝国》我记得前几年被热播,其著作就是那本书被大卖,这是为什么,也许当下的时代就是讲求霸道的时代,于是法家胜出,但是后来我们发现,秦汉很短命就结束了,特别是是秦朝,也就是法家的独占鳌头,商鞅变法仿佛如昙花一现,到了汉初又尊崇黄老之学,武帝又尊崇儒学,那实际上后来历朝历代都是兼取儒法,也有人说叫外儒内法,兼用王霸,而学术界和士子则儒道互补,三教九流,也就是说处顺境讲儒道,处逆境讲道。也就是说,实际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面儒法两家共同组成一个政党,一个台前一个幕後,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仿佛轮流做庄。而墨家就成了地下党,在社会底层间暗地涌流,由梁山好汉和江湖帮派部分实现其主张。

百家争鸣,个领风骚数年,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代的统治阶层不断地在文化的系统里面择其要素,去谋求符合当下的社会经济及发展之趋势,我们了解了百家争鸣之起源和其逻辑的系统,也对我们理解很多事情提供了一个基本参考。我们说社会的演变、经济在不断地转化,但人的思想、哲学的体系认知却没有那么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史,为什么我们了解某一种思想的起源的原因,我们希望或建议大家在这样的读史过程中,逐步去看到自己的思维认知的本原有可能是出在什么地方,让我们去保持冷静敏感的觉知,不被系统裹挟,同时在这个系统的演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我们读史的目的,百家争鸣璀璨纷杂,而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结束,因为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

我们说百家争鸣正处于轴心时代,那我们会发现诸子百家的争鸣不管是如何治国还是如何做人,所有的质疑和争辩都没有超出世俗生活的范围,而这与同时代的其他民族思想家颇为不同,面对苦难,面对苦,犹太的先知和释迦摩尼超越了尘世讲空,而面对自然世界古希腊哲学家走向了思淀,他们追问人的终极存在,追问世界起源和本质,这是先秦诸子百家所不关心的,即使老子讲的道也不是古希腊人讲的物理之学,而是中国的伦理学之后,我们会看到我们的文明在诸子百家最为活跃的时代,也缺失了宗教和科学这两个项目,也许这是原因所在和原因之一,而这关系到了三千七百年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这也是今天晚上给各位的思考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今天是国庆、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祝大家明天一切顺利,平安丰盛,祝福各位,晚安。

【创办人简介】

王学勇

企业教练、行动学习催化师、心理咨询师

“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创办人、受邀济南电视台《文化泉城:我的故事我爱的书》分享嘉宾品成梦想咖啡·济南主理人山东学习型企业家俱乐部总执行长受邀担任《齐鲁创业 》、《我能赢》、《乡恋》等省内多家广播电台栏目嘉宾,职场求职栏目《才女无敌》职场顾问2017年“创客中国”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评委“齐鲁银行杯”济南2017创业大赛评委等

研究方向:企业价值增长,组织转型,企业教练培训教练领域涉及能源、制造、银行、医药、IT、零售连锁、餐饮、教育培训等数百家企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