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
今天想认认真真地看一次海,想真切体验在海边发呆一小时的感觉,于是出门前特地带上垫在沙子上的布袋,坐在海浪跟前,和海浪平视,感受潮水的涨落。
我住在珠海,其实珠海的海并不好看,这应该都成了全珠海人的共识。可终归是海,海特有的空迈感还是吸引人的,海风也绝对货真价实。坐在沙滩上的那一刻,我庆幸自己终于不是像之前无数次一样,明明对海有些抹不去的情结,却终归只是走个过场,因为站着很累。我的人生好像也是这样的风格,明明自己很需要自己,却总是在为了一些外界评价体系捂住自己的嘴,本就有限的生命浪费在莫须有的他人身上。我尊重过自己的世界吗?
一直都很赞同把着眼于自然、小动物比执着于庸人俗事更值得些,毕竟前者教你爱教你松弛,后者无限度地索求你、榨干你、丢弃你。所以爱生活一词,我对此的理解,是对万物宠辱不惊的爱,是看似抽身实则用心感受的真诚。听着有节奏的海浪声,像自然的心跳,我也就逐渐放下手机,摘下在公共场合始终带给我无限安全感的耳机。不开玩笑,摘下的时候内心是挣扎的,但摘下后是不后悔且沉浸的。或许也只有在这个时刻我敢于突破在人群中的一些恐惧,只有海浪比循环播放的音乐更有生命力,哪怕它在人群的喧闹声中显得那么不起眼。
珠海的海质一般,我所在的那片海岸线甚至因为泥沙污染海浪是完全混浊的,不是洁白如泡沫的浪花,挺遗憾的,甚至想过要不挪步去更远些的海岸线,可是我这人懒就没动,就当欣赏另一种风景了。远望海面,浮光跃金。视线沉溺在海平面时,我脑子里的一切痛苦的杂念:人生焦虑、差异感知、归于平庸、爱而不得等等仿佛溶解在了这片海,冲散了。怎么样都得好好生活,这些算什么呢?
谢谢海浪让我从痛苦里挣脱出来,我挣脱了世人眼中对大学生无尽的偏见、我挣脱了同龄人抽象的理想追求和审视、我挣脱了功利的评价体系、我挣脱了硬着头皮也要闯荡的未来……吗?也许这些慷慨激昂的话今天敲下来明天我又是一副庸人自扰的模样了,但那又何妨,至少今天我真情实感地在海边发了一小时的呆,这份记忆得以保留就好。
一个小男孩在挖海边的沙子,他挖出一个坑,让潮水囤进那个坑里。挖出的沙飞跃进海里的那一刻,我觉得孩子的想象力真的很可爱,他们对沙子的活力在我身上也已经消失了很多年,我也就浑浑噩噩地活了很多年……另一个小男孩笑得特别灿烂,他在海浪试探蹦跶,不知为何照片记录下的他小小的身影在宽阔的海岸线中尽管快乐,却略显孤单,让我想起了昨天在快递驿站看到的小小兄妹俩,他们也很快乐,可他们的背后有一片巨大的阴影,是长大、是生存、是他们这个年纪无法想象的骤变……大家都孤独,孩子们似乎也。幸好潮水是有力量的,它一步步涌上,把本是被踩得坑坑洼洼的沙子抚平,在小男孩面前抚平,这何尝不是一种平滑的抚慰呢?但抚慰同样不是回避,小男孩试图把一个被遗弃的酸奶杯用沙子盖上,但没过多久海浪让它原形毕露,它就这样随着潮水起伏,刚才为它筑起的小沙丘荡然无存。海浪好像也很残忍,温柔且坚定。
那我呢?我是什么存在呢?海浪一次次向我逼近,最终扑上我的鞋子,只一击,我的皮鞋就沾上了抖不掉的沙子,无所谓,显得我和这片海更亲近了些,我继续坐着,渴望这样可以和海水融为一体,同它自由地起落。可惜我不是,我最终还是被杂念缠绕,到点了,加之涨潮逼近我了,我终于选择离开。
其实我们都很渺小,我们活在城市,活在人群,活在竞争。但也请不要忘记我们活在自然,我们不是价值评价体系的附庸,我们在社会也许没有一席体面土壤,但在自然一定有自己的灵魂归依,所以不要放弃寻找,不要放弃热爱,不要放弃自爱。
海水懂你也很棒,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