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返现

#动手返现03#如何提升写作能力? Just write!

2018-10-12  本文已影响10人  鹿非

没想到什么值得分享的主题,写点参加训练营的感受吧。

中学读三毛,作者写自己在欧洲问路的经历:指着地图上的目的地问路人,我该怎么走?大概得花多久?答:你走啊!三毛不解,又问了一遍,得到的回答仍旧是:你走啊!作者无奈,迈大步离开,准备再找个人问。走了几十米那人却在背后叫住了她:“像你这么走啊,10分钟左右就能到了。先直走,在XX路口右拐,然后再XXX......” 三毛按照他的指示,果然找到了要去的地方,看看表,花了将近半小时。为什么晚了这么多?哦,中途拐错了两个弯,曾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下重新问路,且一开始自己是迈开大步走的,后来累了便走得慢了些。如果完全按照那人的指引,且保持一开始大步向前的速度,那么真正需要的时间也就是10分钟左右。

三毛的书我看了好多本,许多故事早就忘了。当时觉得这经历实在是有趣,一下子就记住了(细节处可能有偏差)。上个月听先生讲“战拖攻略”,提到一个制定计划的方法。以写书为例:一本共计10万字的书,假设自己每天能固定抽出一小时来写文章,那么,连续一星期,每天写满1小时,统计字数。根据那7天的情况,算个平均值,发现自己一小时基本能写1000字左右。接下来的计划怎么定?在现有基础上拔高一点点,每天写1100字,且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严格执行这个计划。写着写着神奇的事情出现了,随着熟练度的提高,每小时的产出也会逐渐增大,伴随着不断迸发的灵感和持续的精进,计划会提前被完成,且质量高于预期(此处忍不住插一句川普大爷在The Art of the Deal里超爱拿来表扬自己的话:Ahead of time and under budget.)。

图1. 完成度-时间流逝曲线:凡人曲线 VS 学霸曲线(留意终点纵坐标值,前者是80%,而后者则高达120%)

从本科起就时常嚷嚷着要练习写作(说不定哪天我也能靠写字来养活我自己了呢😬),上了些人文类的通识,读了些七七八八的闲书,有感而发时在QQ空间码点字,拖延了就把计划完全甩一边。

塔主曾经就“精读还是泛读”的问题聊过自己的想法:别管什么方法,你先赶紧开始读啊!从17年圣诞假期读完人生第一本原版书 The Dry(畅销小说),到9月搞定牛津出版社的政哲入门书籍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现在但凡能找到英文原版的那些书,基本已不看中译本。

仔细想了想,是读懂英文原版书难,还是中文写作难?(⊙o⊙)…无论放在1年前还是现在,答案似乎都该是:前者要难得多。可我竟然顺利达成了第一个目标,却在第二点上无所作为。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答案简单粗暴:赶紧开始写啊!


1. Try to become "learned but accessible" (for the sake of simplicity)

塔主曾在友邻讲过一本书,剑桥大学古典主义教授 Mary Beard 的 Women & Power: A Manifesto。《纽约客》如何评价这位和蔼亲善的老奶奶?三个字:"learned but accessible"(中文可译作“博学且接地气”或干脆是“博学且不装逼”)。此处用的连词很有意思,不是"learned and accessible",而是"learned but accessible",所以其实媒体界也普遍认为那些学问精深的老教授们通常属于高高在上且嫌弃普罗大众的类型咯😝?

塔主说,她所认为的真正的学者,应是能在自己钻研的领域有所建树,又能将这些知识以普通人易于理解的形式展开传播的人。如果一个人做的学问、写的书,难以被普通人理解与接纳,从而无法对这个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无论他的研究做的有多好、提出的理论多有价值,又有什么意义呢?

弗兰克强调:“线上分享,一定要简单、简单再简单。” 听到的时候,脑袋里自动蹦出一个词儿:Simplicity。我觉得这句话里有一个隐含假设:分享的内容足够有价值。不然就算说得再简单又有什么用呢(utility)?

先努力做到“learned”(足够有学问),且时常问自己“我该如何对这些知识/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才能轻松打破知识的诅咒”(To become accessible)?在此基础上对需要呈现的内容进行修改,剔除掉所有不必要的部分,以求精准且简单。

We should try to become learned but accessible, for the sake of simplicity. 


2. Toolbox & handbook

加入孤阅以后不断听到一些新而陈旧的概念。新是因为我之前从未听说过它们;陈旧却依然值得被学习,则是因为它们恰恰都非常经典(e.g. 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为柏拉图的思想做注脚)。听得多了,忽觉“阳光底下无新事”的瞬间自然就多了起来。举个栗子,“众筹”算是个21世纪的新概念了吧?回头看看中国的佛寺,想想那些标记着募捐者姓名的瓦片、地砖、圆柱与巨型红烛,还有那个永远摆在正殿最显眼位置的功德箱——众筹这把戏,早都被宗教玩烂了。

塔主有次在课上揶揄某些网红教师,认为自己“发明”了某某听力/阅读/口语/写作方法,于是欣喜万分,毫不犹豫取上个高大上的名字然后满世界宣布这是我发明的XXX教学法。嗯,你确定这方法真是你“发明”而非你“发现”的?回头查查文献看看资料,这些看似“先进”的教学方法,其实早都有学者著书立论,说明且分析的透透的了。然而普通学子往往因信息不对称,无从知晓这些方法的存在。而那老师本身,也有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于是继续顶着噱头,招摇过市。

当然啦,知道 ≠ 做到,更不意味着能够做得好。练习某项特定的技能首先需要准备好一个与之对应的工具箱,然后根据具体的任务场景,从箱子里取出适合的工具,熟练组合运用。箱子里到底该存放些什么,每种工具又该如何恰当使用?

塔主说:“世上的事情无非两种解决方法:砸钱  or 砸时间。当然还有第三种:砸完钱 and 砸时间。” 我选第三种。

砸钱是为了找到专业的人,跟着Ta学习正确高效的方法(准备好一个功能强大而又足够精简的Toolbox);至于砸时间么,当然就是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刻意练习啦(赶紧照着学员手册认真做呗)。前者完成对认知的升级,后者专注记忆的磨炼。


3. How to improve? Just write!

回到开头那两个例子。指路的人要求三毛先走上一段路,根据她步行的速度推测其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事实证明那人对地形足够熟悉,也对时间有着准确的预测。先生自己写过几十万字的文稿,出了书被学生们疯抢,签字签到手抽筋。他给出的建议,第一步首先是了解自己 & 利用数据进行目标管理(这点在写作课上也提到啦)。

那么,如何了解自己,又如何利用数据呢?嗯,先得开始做啊!只有真正开始做了,才能认清现有的水平,才能获得足够多的数据,才能基于这些数据进行下一步的规划和管理。

So, how to improve your writing skills? Just write! 


End.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