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正视死亡
Crystal 偶尔的内心os 今天
“生死轮回,日夜交替,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运行规律。我们害怕死亡,我们不敢面对死亡,我们逃避,但终究都躲不过。”
我知道自己还没有资格谈论死亡这个话题,毕竟资历不够,年龄不到。但最近看到了太多与死亡有关的新闻,加之了解了过清明节对中国人的意义。所以就想换个角度去看待死亡这个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字眼。
01
—
骇人的死亡从来都是始料未及
那天下了汉语课后,晓华对独自一人坐的玛利亚说:你今天讲得比昨天好多了,你的笔记也做得特别工整具体。本以为她会很开开心,可迎来的确是玛利亚的失声痛哭,她说:她丈夫前几天住院了,还特别严重。晓华用她那蹩脚的英语安慰她道:Everything will be fine. You need to be brave. 而我全程在旁边木讷地站着,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更不知道说什么能缓解她内心的忧愁,自己远在国外,不能陪在丈夫身边,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这种心情除了当事人谁还能感同身受呢?
玛利亚走后,晓华跟我说在国外,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一点,就是家里突然传来不好的消息。因为路途不是一般的遥远,你能做到的只能是归心似箭,现实总会让你留有遗憾。
这个世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我们谁都无法预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像购买MH370 航班号的旅客在登机前绝不会想到这是他们与地球的最后一次接触;章子欣的爸爸也绝不会想到与孩子的最后一次通话竟是经过犯罪嫌疑人之手;章莹颖更不会料到她随手拦下的一辆车的目的地不是她的公寓,而是另一个世界。
死亡随时都会来,只是有的时候我们不敢正视这个事实而已。
02
—
生死本是大自然的一个正常运行规律而已
北京语言大学陈莹老师的《文化与文化教学》里的案例一就是通过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来告诉外国学员,文化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思想观念。清明节于孩童来说,无疑是开心的一个节日。他们可以见到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见到许久未见的小伙伴,除此之外,还可以吃到很多水果,甜食。但对大人来说却是另一番意味。尤其是那些刚失去至亲的人而言。我到今天还记得大舅去世的第一个清明节表姐哭得有多伤心,之后的每一年清明节,我见到的表姐都是两眼通红。也许“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氛围只有大人才能体会到。
在家里的时候还有机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去纹地里给姥姥烧香祭拜,每次去都会想起姥姥对我的好。我也曾在梦里梦见过姥姥无数次,醒来还会想:要是姥姥还在世的话,我肯定会怎么样。但是又转头告诉自己:又在瞎想了。
如果说姥姥去世时我对死亡没有多大感受是因为年少不懂事,那么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开始慢慢不自觉地自动屏蔽“死亡”这个词。这种潜意识的行动是从得知爸爸去煤矿上班开始的。一说到煤矿,我的大脑就会自然而然闪出“安全事故”,“煤矿坍塌”等词眼,自己也曾无数次预想过万一哪天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不好的消息,一有这种想法,我就赶紧告诉自己:不可能,不可能,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可是,万一呢? 万一那天来了呢?如果真有难么一天,你会怎么做?你能承受得住吗?你会坚强得走出来吗?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时间这个无情的法官容不得一秒的耽搁。一批孩子的哇哇落地就代表着一批老人的安葬入土。
日夜交替,春夏秋冬,生死轮回,我们逃不掉也躲不掉。我不知道当我有一天直面死亡的时候还会不会像现在说得这么坦然,但我希望我能试着去慢慢正视它,把它当做人生中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过程去看待。我也希望这样的想法能够让我加倍珍惜现在,让自己更加勇敢一点去做一些不敢尝试的事儿,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尽可能地少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