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亦舒:想要的都需要自己争取
亦舒,全名倪亦舒,为人恬淡寡欲,所以读者都称呼洞察世事的她为师太。无论是从影响度还是到到出书量,亦舒之于香港好比琼瑶之于台湾。亦舒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倪匡的科幻小说,曾被誉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这位神秘低调的香港女作家自六十年代至今,就笔耕不辍。她每天微明即起,伏案写她的都市言情小说。曾经,踏入中年之初,她有过掷笔隐退的念头,但随着生活的转变,移民后的她却孜孜不倦,打算写到生命终结,永不言退。
其实提到亦舒,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永远是一个少女形象。我喜欢她简简单单的故事可以容纳人生千千万万种处事的道理,而不落俗套。字里行间皆是人情世故,语言干脆利落又不失智慧,观点往往一针见血戳中人性。
我觉得她懂得这世界上诸多的情绪,也多次因她词句中所描述的情感而深受触动。比如这段:我不是十六岁的女孩子,过了十八,还有二十,过了二十,还有廿二,我不能像她们那样牺牲,我自爱得要命。一段爱情,如果要死的话,挽救无力,我只好让它死,去寻找更新的。我的时日无多。
借用黄伟文在他的书《俗》中所说:我爱亦舒是因为里面具有一种看透世情而产生的大智慧。有时轻轻一笔,甚至与故事主线无关的一句题外话,总是让人心神一振,余味无穷,像吃松饼的时候,嘴巴里忽然吃到提子干或巧克力碎一样,通常有种“额外”的惊喜。这个比喻最深得我意,也一直让我铭记于心。
她喜欢用最平实的话来阐述生活中的种种事,借此来表达一些生活中的真理。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各种经历,让读者见识于人,然后明白一个道理:人真的要有自我,不能只想着依靠别人去求得好生活。要想过有档次的生活,一定要自己奋斗,这样的果实,尝起来才是心安理得的。而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姑娘要么存在于象牙塔里,要么在虚拟的小说里。
所以她的小说与其它言情小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她表达的是如何面对生活,以及如何面对异性的价值观。她写的爱情故事并没有惊天地泣鬼神,而故事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且一往情深的女人,她们以自爱自立为根本。当然其中不乏有单身的女强人,但她们虽孤单却并不自怨自艾,有的只是一颗坚强独立的心。她认为稳妥、开明、体贴的男人,是历经沧桑的女人最好的归属。
亦舒笔下美的最高境界是:美而不自知。
一个公认的绝世美人,对自己的美貌总有一些不自信,这样反而很动人。生而为女人,并不需要仰仗男人的青睐过活,更不应该把男人的审美标准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关于美她说得最多的莫过于这一句“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圆舞》中的那段话:真正有气质的女人,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别人她读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多少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圆舞这算一部挺黑暗的爱情小说。 被父母抛弃的萝莉周承钰被年轻男子傅于琛收养,两人感情甚是微妙:傅一方面万分关心承钰,一方面又不停结交新女友,甚至两度结婚。他告诉承钰说:有支舞曲叫做圆舞,不管中途经过多少人,曲终时原来的舞伴一定会相聚。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成熟的承钰还是未能和傅于琛相聚。傅于琛最后对承钰说:也许是我们听错了,这支舞曲,不叫圆舞。
是啊,多希望是音乐不对,丞钰与傅于琛都会错了意。他们都高傲的不肯低头,不肯放下一点稍微的自尊,他们太在意世俗的眼光。可爱情之间是没有年龄的差距的,就像《喜宝》里的姜喜宝和勖存姿一样,依旧相爱。
其实他们的结局挺令人惆怅的,当他们放下了偏执,打算结婚的时候,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病痛改变了承钰美貌的容颜,也挫伤了她的锐气,他们终究还是没能名正言顺的在一起。人世间有缘无份的爱情故事很多,这应该也算是其中之一吧。
亦舒笔下的女性大多独立聪慧,自爱自强,看破人间冷暖,看透世事沧桑。
亦舒曾引述一位史丹卫女士的表述:我们已变成昔日我们想嫁的男人了。
我喜欢她故事里的女主角,一点都不唯唯诺诺。虽然她笔下绝大部分女主角要为工作、情感、生活奔波,吃尽生活的苦头,却不失每个人的独特魅力。她强烈地传递出一个信息:女人一定要自立,且经济独立。这大概要归功于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就比如这句:如果一个人借故堕落,那是不可原谅的。没人爱,就要好好爱自己。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亦舒《我的前半生》里的女主子君。第一次结婚就是为了寻找个物质上的依靠,借助老公的力量,飞上枝头变凤凰。结果生儿育女以后,没有工作的她遭遇丈夫出轨而抛弃,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事无成,半生潦倒。没想到离婚却成了她人生的契机,她变的更独立更迷人。而当她后来在工作上建功立业后才知道: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我的前半生爱情是可疑的,而女性间的友谊,却被亦舒推到了至重的位置。
她的女主角大都有一个女性挚友,可以是姐妹、同学、同事甚至是陌生人、情敌。这些人可以和她站在同一战线,欣赏她、鼓励她、帮助她。但这种友谊温暖、珍贵却也脆弱。她认为,女性友谊是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尊重与热爱,是感情的需要,甚至是对另一性别的不公正对待的联合反抗。
她在《流金岁月》写的朱锁锁和蒋南孙两个女人之间的友谊,就让我羡慕至极。这本小说讲述了两个家境、个性迥然不同的两个女孩,锁锁美得不近情理,南孙美得适可而止。
她们从少时携手,一起经历人生的顺境逆境,过着完全不同人生轨迹。朱锁锁在红尘中起伏,凭着才智和相貌很快发达起来,蒋南孙则成为一个出色的白领丽人。她们遍尝了生活的各种滋味,成为最成熟最美丽的女人。然而无论世事怎样变迁,变得是自己,不变的是对彼此的情谊,她二人始终是患难与共的挚友。
流金岁月不显山露水自然而然,却有着静水流深的情谊,是每个人都艳羡的。南孙会在一旁安静欣赏美艳的如同一株曼陀罗的锁锁,一边在心里打定主意要做一棵树。我记得她说过这么一段话:锁锁是那种难得的全天候朋友。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虽然书里结局时两人都不过27岁的年纪,却像是过了半个世纪。我想在亦舒所写的所有关系中,只有友情最近乎爱,尤其女生的友情。既可以如涓涓细流无微不至,又可以披荆斩棘强大可靠。
我想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流金岁月,不管世事如何复杂,总会有一分淳朴的情感属于自己,经得住浮华世界,和各种沧桑无奈。虽然有些人自己当主角,有些人成为别人当中的配角。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回首时,心中能有两字:不悔!
愿我们都可以“美而不自知”的把生活过成诗,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