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误解了自己

2016-12-19  本文已影响36人  三饭姨

01


有一天我突然兴起,问群里的朋友,知道第一个吃榴莲的人是谁吗?那发现栗子、榛子这些看起来不可能食用的东西可以吃的又是谁?另外谁创造了周易?笛子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八卦风水学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这些问题在我小时候就经常冒出来,长大后发现那些想出这些东西的人真是了不起。他们怎么就会想到竹子砍下来戳几个孔就能奏响好听的音符,怎么就会相处奇门遁甲那些精湛绝伦的技艺?想不出缘由,最后感慨,天下无奇不有,能局限人的,可能就只有思想吧。

进而又想到,人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除了行动不到位,会不会也与思想受限有关呢?

元认知能力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觉察、评价,它决定了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如果我们的元认知能力不足,换句话说,根本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自己,那我们就没有释放出全部的能量去做一件事情。难怪希腊神庙石碑上会刻上世上最难的课题:认识自己。

如果以后事情仍旧不成功,除了反省行动力的问题,也得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认知出了差错。

02


认识Emilie和了解“多相潜能者”之后,我更愿意相信这一点。

从前我一直都觉得经常对自己的兴趣“见异思迁”只有坏处,比如可能是因为没有自制力、精力不集中、害怕成功、没有责任感等等,埋下了“我肯定做不好任何事情”的念头。更别说把自己所学到的那些“非专业”的知识分享出去,自己都没有自信,因为“我不是专家啊,哪儿有发言权”。

在我只看到这个特质的坏处时,一味想着如何去改正它——因为我们受到的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有错就改。开始勉强着去学习如何精钻一个东西,去寻找那个让我们有“一技之长”的东西。然而仍然克服不了容易无聊的毛病,所以一直尝试一直失败,无数次失败的经验之后,挫败感像洪水猛兽一样将我吞噬,长叹一口气,放弃了,承认“我果然还是不行的,我就是三分钟热情,我是个loser”。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这类人,我想要告诉你,不,你不是loser,不是不行,你甚至可以用你所引以为耻的特质创建独特的事业,信吗?

我开始也不信,但现在有太多人向我证明了这一点。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走上专家的路,没有谁能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一个领域深钻下去,因为人人不同,这类人适合做专家型,就有另一类适合做扁平化的人。

这种分类很早就有了,专家型人才,和通用型人才,在世界上就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的性格分类。仅仅因为进入工业时代,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渴望,让人们将焦点大大放在这上面,就形成了一种“标准”而已。

通才,多相潜能者,扁平化青年,你可以用很多类似的词语去定义。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没用。

喜欢做多种事情并不是错误,它可以是一种天赋,还可能成就我们特殊的事业。上天赐给每个人的都是礼物,你觉得它是错的,只是因为你还未想到它可以如何使用。

03


在我眼里,彭小六、剽悍一只猫都是一个多相潜能者。

比他们更会写作的作家、大师难道没有吗?当然不是。

比他们更懂得知识管理的人没有吗?更加不是。

所以,他们并不是写作上的专家,不是知识管理的专家,也不是思维导图的专家,但他们现在依然可以收入几十万几百万,晋升新贵。

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从写作、阅读、知识管理、思维导图、采访等等,这不就是多相潜能者所做的事情吗?

为什么他们能从普通人一跃龙门成为现在令人羡慕的模样?

阻碍多项潜能者的通常是心态和想法。

而猫爷他们敢想,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纵使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也敢边学习边分享,敢去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尝试一下。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他们没有对这些事情深入行动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功啊。废话,行动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一直这么认为。但如果最开始他们就觉得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学什么写作、什么思维导图、什么知识管理是自己不应该做的、错误的事儿,难道还会有现在的他吗?

之所以多项潜能者的这些特质是天赋,正是因为我们天生出于对事物无尽的好奇心,让我们充满激情和上进,我们从不满足,不会愿意一直呆在舒适圈,所以,一旦当我们知道原来自己这种特质不是错误,反而可能是一种天赋之后,内心的障碍被突破,我们就可以释放心里那条被抛弃在角落的小蛟,等待它一飞冲天变成真龙。

如果我们对人生不设限,走出去,才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要知道这是一直梦寐以求的天赋,我们可以安心做自己,不用勉强去变成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人,我们还能建立一个可以使用和发挥所有兴趣技能的事业,可以真正为开心和快乐而工作

要相信,我们从来都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