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落满月何处
霓虹落满月何处
──《秦淮河上寻桨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风习袅袅,盈水展风华,飞檐亭角清铃响。红烛昏罗帐,西风断雁,汉霄苍茫。暗夜之下,如隔世般的惆怅,由谁的口中缓缓吟哦而出?初秋已寒,泊秦泊之上,领歌楼风月,谁将满腔爱恨挥洒国伤?月儿漾着桨声,水波失去了午时的金波潋滟,承载着一份厚重哀怨的悲国之曲,荡漾在远方的水面上。
这只小船,终将驶向远方。
多年后的今天,美丽多情的秦淮河水因为这首《泊秦淮》而名扬四方,她招待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更多人领略了她的风采,她也给家乡带来了巨大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渐渐的,她变了。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无论是内涵还是外貌,她都令人们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变化。
午时的秦淮河,再也没有往日的美丽宁静,水面上,潋滟的金纹时不时被一阵黑烟熏没,歇停的鸥鹭不时被炸响的汽笛声惊起。水道两旁的木舟没有了,身着罗衫的商女没有了,楼上飘扬的秦淮“布帘”没有了,“秦淮河水凉,石桥墨竹晃,画眉雨中飞,静落他窗框”的唯美意境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渐逼近的现代化,灿烂耀眼的霓虹灯,一切的一切都改变了。比如说,月亮呢?安静祥和的秦淮河呢?古典美丽的小楼呢?它们都到哪儿去了?
每天晚上总有汽笛“呜呜”地响,从秦淮河的源头一路追随过去。它们令人想起过去那只在人们记忆里远游的白帆小船。它清雅的桨声在秦淮河的温存软语中远去,而那些汽笛似乎每夜都在遥唤它,悠长而孤独。
秦淮一城,夜凉如水。
曾经在诗意中远去的由那身着素袍,头戴青冠的亡流之人驶着的小船,却终究走向了一个我们都无法预知的拐角。
天穹淡淡,月儿苍劲。
也许明月始终是无法改变的,它在天穹冷冷地注视我们,注视着那条迷途的小船。我在想,当我们走出太远之后,它是否能给我们一个方向,去寻觅那早已失落的秦淮桨声呢?
实验学校九(2)班 程佳红
霓虹落满月何处 ──《秦淮河上寻桨声》